第114章
宁澜很是意外,“你在糖作坊已经是组长了,来这边一切要从头开始的。” “都听东家安排,”宁玉现在一个人过的很好,许多年轻小娘子嘴上不说,心里都羡慕她有钱花,又没有人累掯。还有不少来说亲的,她都拒绝了。她一直对宁澜心存感激,这次听说新作坊想找个信的过的人带着卖身契就过来了。 “你怎么还没去县衙变更身份,快去办了,那东西丢了麻烦,再说我要用你自然是信你的,”宁澜迟迟定不下来人是害怕配方泄漏,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他一旦选中一个人就会给予百分白的信任。 定下了宁玉,主要的活计有她和知礼帮手就够了,剩下些切切洗洗的事招人就容易了,冬季正是赋闲在家的时候。 九月初,定做的工具和各种药材都陆陆续续送来了,万事俱备,只等梨子成熟。 九月下旬,已经开始有梨子可以采摘了。梨子不是同时熟的,所以一般要分三批采摘,第一批先采树冠上部、外围着色好、果个大的果实;第二批在5~7天后进行,同样采下着色好、果个大的果实;再过5~7天,全部采下树上所剩果实。一般前两批果要占全树的70%~80%,最后一批果占20%~30%。 新结的梨子宁澜招呼来知礼、张叔一家先尝了,今年梨树林大丰收,少不了这些人的功劳。 “东家,我还是头一次吃这么甜的梨,”张叔拿着梨子在衣裳上擦了擦就咬下一口,脆生生的,果肉细腻,核小,汁水清甜。他们这边的七八种梨子中,宁澜的可以排在前面几名了。 “好吃,”知礼吃完一个就去干活了,林中不少短工在采摘,他得看着点儿。 人工采摘,少不了磕磕碰碰的,一篓子里有几个算是正常,若损伤过多,则要扣钱。一开始还有人不当一回事,扣了钱又不依不饶的,“黑了心的,谁篓子里没有磕碰的,你凭什么扣我的钱?” “大家伙都来看看,他这一篓里面三分之一都是坏的,”知礼把损坏的果子一个个摆在桌子上,有些很明显是手指篡出的洞,他都拿起来让后面排队验果子的人看了,“这些明显是故意为之,你还有什么说的?” “谁叫你们七天才结一回工钱,人家短工都是一天一结,”众目睽睽之下,那人也没什么好分辨的,只能强词夺理。 “七天结一回招人之前就说了,你不愿意可以不来,”知礼冷冷道,扣了那人一天半的工钱把人撵走了。 平日里林子里招短工也是日结工钱,这次为了防止有人故意使坏,才改为了七天一结,果然防人之心是不可无的。 林子里热火朝天的忙着,宁澜的好人缘这时也显了出来,三奶奶带着她的两个孙媳妇、建民婶、秦大嫂还有几个小学徒的家人结伴过来了,“宁澜,我们来帮忙了,可别嫌弃我们笨手笨脚的。” “哪里敢,”宁澜笑道,“劳动你们来忙活,是我几辈子攒下的福气。” “哎呦,嘴真甜。” ...... 头一批采下的梨子宁澜先做出了三百罐秋梨膏,其中两百罐并两车梨一并送去了糖水铺子。张长远、王夫人、笑笑、张九如各送去二十罐,刘承、张泽睿和赵耀各十罐,糖作坊的老主顾则各送了三罐。 秋梨膏价格不便宜,针对的自然不能是平民百姓,这些人的反馈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现下能做的只有等了。作坊虽开着工,宁澜暂时也不敢多做,后两回采摘的梨子都陆陆续续送入了地窖。 地窖当初就是为存放梨子挖的,窖深有三米,底部砌了土砖,顶上架檩条、秸秆、铺上厚土,再用泥抹过,以保证不会漏水。 窖顶留有天窗,窖底中间为走道,两边为储梨室。储梨室下面每隔一尺摆一溜土砖,砖高三行,上面铺有竹帘,靠走道的一端竹帘吊高1米,需得用木桩固定。 没有损伤的梨要隔一夜才能放入地窖,放的时候梨柄平放,放好后就不能再翻动了,以免梨子有损伤。宁澜还放进去一些白萝卜同贮,据明《农政全书》记载,白萝可以延长梨的保存期限。 梨的适宜保存温度为0-2摄氏度,温度高时要及时打开天窗通风降温,随着天气的越来越冷,天窗也得由半关到全关,最冷时甚至要用厚土堵严实。 如果窖内太干,可定期洒水保持湿度。这样梨子保存到春节或来年三四月都是没有问题的。 三奶奶她们说是过来帮忙,就真是过来帮忙的,给钱不要,给梨也不要。这有时间了,宁澜把这些人邀请过来,设了个梨子宴。 《本草纲木》中有记载:“梨,生者清六腑之热,熟者滋五腑之阴”。鲜梨取汁,可与生姜或放凉的茉莉花茶做成浆饮,清甜可口,适合春夏饮用;若做成烤梨或炖汤来喝,最合适秋冬滋补。 光有梨是吃不饱的,宁澜叫麻婶儿炖上一锅肉,自己去做小吊梨汤和各种烤梨。 小吊梨汤相传始于清乾隆年间的李氏梨汤,乾隆帝下江南途径赵州时,口渴难耐,咽痛沙哑。一行人行至赵州桥附近,在在一路边茶摊坐下,一人要了一碗茶水。入口,乾隆帝顿感清心润肺,咽喉舒服很多,便把方子带入宫中,后来广为流传。 做梨汤要选砂锅,沸水下入梨块、银耳、红枣、枸杞煮沸后转小火慢熬一个半小时,再加冰糖、黑糖、一撮盐熬一个小时即可。甜汤喝多了容易腻,用盐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