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玄幻小说 - [原神同人] 你好,此地禁止反穿在线阅读 - 第42章

第42章

    大家都在动脑,只有你在放飞自我,但你只是个普普通通大学生罢了,大学生的假期哪个不是这样过来的?所以你心安理得地躺平了。

    然后被电影雷得不轻。

    “我不理解啊,”你放下手机喝了一大口水缓了缓,满头问号地抓住了已经下完棋开始看书的艾尔海森,和他分享了一下自己看到的东西,“怎么会有人在被出了轨的情况下还能原谅对方爱他爱到自愿奉献生命啊?为什么要这么恋爱脑啊,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世界上真的有这种人吗?”

    你又想了想,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艺术只会受限于想象力的匮乏,说不定现实比你想得更加炸裂。

    你感慨道:“世界真奇妙。”

    艾尔海森道:“这世界无奇不有,不用太惊讶。”

    “确实。”你点点头,“但神明统治的国家应该不会出现我们这个世界的各种奇妙的东西吧?比如当代人不信什么抬头三尺有神明,所以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但提瓦特是神明统治的国家,多少会忌惮于神明的力量。尤其是神明直接统领的国家,比如璃月、稻妻。”

    “但人类始终是抱有侥幸心理的物种,”你摸摸下巴,问,“先生有遇见过这种人吗?侥幸于神明不具备探查真相的能力而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比如杀人之类的。”

    12 游戏的背景很是含糊,不会把太明显的东西放在明面上。但这些人都活生生了,也许在游戏没有呈现出来的地方,也有血腥杀戮——比如愚昧的鹤观。

    “如何没有。”钟离摇了摇头,“神不是无所不能的,倘若神能够洞悉一切并加以制止,那申鹤就不会是申鹤了。”

    “但从结局上来看,申鹤算是幸运的。”你坦言道,“如果在我们的社会,被遗弃的孩子运气好一点就是进入孤儿院,被收养,进入一个好些或者差些的家庭。不幸,那就不是没命这么简单了。”

    “至于申鹤是唯一的一个,还是众多遗憾中的例外?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话题。”你有一搭没一搭地拨弄着艾尔海森的衣角,思绪有些漂移不定,“举头三尺有神明,其好处是否大于坏处呢。想要约束人的恶念,糖和鞭子都是不能少的,都说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可迟来的审判并不能弥补遗憾,杜绝遗憾就要从根源上杜绝,加大监督力道抢在案发之前阻止、举报有奖、加大裁决力度、强制心理评估,如果科技发展到一定的地步,说不定可以通过脑电波来检测犯罪行为实施前的波动变化从而定位抓捕……”

    你迎着他们的目光抬起头,摊了摊手说:“只是想想而已。”

    “按你这个提议,社会动荡是迟早的事,说不定还会有像你一样的人出现,就为了反抗这种暴政。”艾尔海森道。

    你笑了笑:“但这就是一个维持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好办法呀,当某人触及到了绝大部分人的利益时,那些人会变得非常团结。要不然怎么说真情只在战争中出现,而和平多愚行。当最基本的生活条件满足,人就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而人与人之间的战争多是金字塔上的需求所引发的。食物、居所、金钱、爱,权利、名声,我不记得那个金字塔的顺序是怎么排的了,但大概就是这些。”

    “撼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东西,也就是这么一些。”你语气多少有些飘忽,“一个人做得到这些事吗?”

    你略微思考了一下:“做得到。”

    然后你往边上一倒:“不过和我没什么关系,应该没人这么无聊搞这么大的局,他图什么呢。你说是吧。”

    艾尔海森道:“无聊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但我并不认为你的想法成功率高,毕竟总有人不是傻子,知道该怎么应对。如果谁都能像你一样想到这些并加以实践就能成功,那这个世界早就混乱无序了。”

    “其实也挺高的。”你一骨碌爬起来看着他,“起义基本都是这么个套路。你追本溯源之后就会发现,当掌权者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损伤了大部分人的利益的时候,'起义'就会爆发。现在的社会和平稳定也就是因为满足了大部分人的需求,但即便如此,仍有罪恶不断滋生。”

    艾尔海森否定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同,前者是因为想要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而正当维护,后者是不满足于现在的需求而非法掠夺。”

    “本质上都是不满足于自己的需求。”

    “按照你的金字塔来说,他们追求的是不同金字塔级层的东西,区别很明显。”

    你摇摇头:“我从心理的角度来看,你却是从物质的角度上来看。一个是本源,一个是结果,不能说我们谁有错,只是角度不同。”

    “你的观点在最开始时讨论的是正常的需求满足,后面延伸到社会和平的时候就已经变成了人的劣根性。”他交叠双手,“所以你想表达什么?”

    你:“……以上就是我想表达的?”

    艾尔海森做了一个总结:“一般人辩论不过你,一定是因为你前言不搭后语,思维跳跃太快,自己都不记得自己最开始的论点。”

    “额?不对,我最开始只是有感而发,”你梳理自己的逻辑,“这不过是衍生了一下而已。一段话有一段话的核心观点。”

    “你自己看看他们之间有关系吗?”

    “怎么没有关系,想要不断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就是人的劣根性。”你道,“不然为什么说,人要学会克制、要知足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