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在线阅读 - 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 第29节

我在古代靠种植药材发财致富 第29节

    勤俭节约的人家,挑挑拣拣把那好的果子送进?城里去卖,自?家只留一点点,一年到头,也是一个不小的进?项。

    虽然没有田地一样可以种出果腹的粮食,但山地也是极好的。

    “爹,把你做的那竹筒递一根给我。”李小寒站起来,看?着高高的柿子树说道。

    觉醒了前世记忆的李小寒才?发现,这个时候人们对于果树的管理还是粗放式管理——打顶摘枝那是不做的,认为会损伤树木。

    这就导致了,村里的果树但凡上了点年头,都特别的高大壮硕。比如眼前这一棵,应该是李贤东小时侯就种上的柿子树,说是冠盖如云不为过。

    以往平山村的人摘果子,得?爬上那枝桠,人手?小心翼翼的摘下果实,然后用?布袋子装满,用?麻绳吊着放下来。

    如此,才?能最大限度的不划伤果实,去城里才?能卖出一个好价钱,或者走亲访友送礼,看?起来才?体面。

    只是这样,人必须极小心,一不小心踩到那枯枝或者脚下打滑摔下来,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重生一回,李小寒可不希望自?己家有人从树上掉下来。而且她们家人少啊,要那样子,摘到猴年马月。

    “给你。”李贤东掏出一根竹杆筒子,其实就是一根长竹竿,一头破开,编织成大概能装两三个拳头大小果子的形状,里面还垫着一层破布。

    这是前世流行?的摘果子器(打开淘宝,搜索“摘果子器”可见实物),李小寒工作的那个药林基地里有从淘宝买的好几种款式,摘枣子的、摘秋梨的各不一样。不过这个时代?,李小寒也只能指导李贤东给自?己用?竹子编一个,其实这个东西也不难,就是不知道为何这辈子没有被?群众的智慧发现。

    可能是这个时代?的人,过分敬惜一切可以入口的收成,而只能花费自?身的缘故。

    “你让我做这个干什么?”李贤东纳闷的问。

    “我想试试有没有办法更容易的摘果子。”

    李小寒接过竹筒,竖起竹竿,对准枝头的一颗柿子,一套,一拉,那枝头就空了,果子稳稳的落入竹筒中?。

    摘果子器,成了。

    有筒子里面的破布垫着,果子是一点都没有被?划伤。

    李小寒笑开了颜,又连摘三个柿子,没注意到旁边的李贤东已经目瞪眼呆了:这世上,竟然还有这种巧思,就这一个小小的竹筒,往日又危险又累的摘果子难题就这样被?解决了。

    “爹,成了。”李小寒转过头,才?发现她爹好像还回不过神来。

    “爹,要不你试试。”李小寒笑着递过摘果子器。

    李贤东学着李小寒的样子,刚开始还不太熟练,不过一会儿之后,刷拉的把一个柿子摘下来了。

    “这东西,真?神奇。”李贤东摸着摘果子器,感叹道。

    试过之后,再无?怀疑,两人齐心合力?,不到一个时辰,便摘了一背篓的水果。

    “好了,小寒,回去了,你挑着空桶,爹背着果子。”

    “哎,爹。”

    待李贤东和李小寒回到家,王氏奇怪问道,“怎的这么快便回来了?”

    “娘,我们用?了摘果子器,摘得?特别快,等节后咱们一起去摘。”

    “好。”王氏不问摘果子器怎么有这么大的作用?,自?己女儿聪明着呢。而且两父女平平安安的回来,那就放心了。

    “爹,既然摘果子器这么好用?,你再编几个,送到祖父和族长、三叔公家里去,就当孝敬他们老人家的。”

    想明白自?己一家三口,目前最好是绑在?宗族这条大船上之后,李小寒便不遗余力?的开始提升自?己家在?宗族里的影响力?和重要性。至于祖父,那是顺道的,这种小事,就当是刷刷孝顺的声望。

    “好。”李贤东放下果子,拿起蔑刀,这种小玩意,不到半个时辰,他便可以整出好几个出来。

    李小寒则拿起木盘,到水缸里打满水,开始把柿子等清洗干净,然后放在?果篮里晾干水分。

    “爹,你约了人来打井了吗?什么时候啊?”李小寒想痛快用?水,不说自?来水吧,起码可以实现井水自?由。

    “约了,打井师傅说节后,就是明天过来。”

    “太好了。”

    几人说话间,手?下也不停,松松快快就把活干了。

    约莫半个小时后,李贤东拿起几个摘果子器出门了,李小寒将梨、枣子摆好,拿出一把小刀,开始给柿子削皮。

    黄澄澄的柿子皮,被?切成大小厚薄均匀条状,一圈圈的绕着旋转,最后落下。

    李小寒挑挑一个最成熟饱满的果子,把果肉切成块,先塞一块给正在?搓面条的王氏,然后自?己一口咔嚓咬下,“嗯,脆,甜。”

    王氏在?旁微微一笑,以往家里的果子,自?己一家三口只能看?一看?,尝那么一块两块,要卖钱,要走礼,要留着过年待客……然后过年的时候好像也没吃到,最后那一年的果子就没有了。

    “你喜欢吃就多?吃点,吃多?少都行?。今年咱们家的果子,全留着自?己吃。”王氏难得?大方的做了决定。

    “哎,娘。”李小寒大声应道。

    因为水果吃的太多?,导致中?午居然没有多?少肚子吃下饭,李小寒略显羞愧。

    不过重来的话,倒也会再次选择这样罢了——主要是王氏在?一旁,一直让李小寒多?吃,满足的不仅是李小寒的口欲,还有王氏的心瘾。一切不过是顺心而为。

    幸而最好的大餐是放到晚上。

    傍晚日落,天色微暗,晚风轻拂,倦鸟归巢。

    李小寒立在?堂屋里,看?着李贤东站在?凳子上,点亮灯笼里的蜡烛。朦朦胧胧的红光温柔地照亮了四周,这个夜晚好像有了灯火的温度,暖了人心。

    李小寒一阵恍惚。

    前世也是这样,每到传统节日的的时候,爸爸妈妈会挂上红灯笼,贴上窗花,红彤彤。

    爸爸是一个很有仪式感的人,妈妈有时候会说,也不是每一个节日都是过年,怎么都搞得?像过年一样。

    爸爸则会反驳,因为我们过的是生活,记住的是这些重要时刻,而不是节日。

    后来,大学的时候,爸爸妈妈去地质考察,遇上了泥石流,双双遇难。

    最后的那一条短信,“晓涵啊,爸爸妈妈爱你。答应爸妈,要好好生活哦!”成了最后的告别与叮咛。

    自?己也的确是好好活着的,只是后来再没有人一起庆祝与纪念生活。

    到底是庄周梦蝶,还是梦蝶庄周?是李小寒还是李晓涵?

    “怎么样?正了没有?”李贤东问。

    “正了,很好看?。”李小寒大声笑着回答。

    要好好生活啊。

    “来吃饭了。”

    晚饭王氏煮了精白米饭,炖了鲜蘑鸡汤,焖了排骨,蒸了腊肉,烧了鱼,炒了青菜,三人团团坐到饭桌上。

    “爹,娘,今年是咱们家第?一次一起过节,我以茶代?酒,祝咱们家的以后的日子,越来越好。”李小寒端起一杯茶,笑吟吟的站起来,对着李贤东和王氏一举示意,翻手?一饮而尽。

    “好!好!越来越好,越来越好。”

    李贤东脸涨红,眼里带着激动,硬是把一杯茶,喝出酒的姿势。

    而王氏则含笑不语,看?着这两父女,默默给他们夹了一块排骨。

    第?二?天一早,也就是十五号,原来约定的打井师傅还没到,但是村里人到了。

    原来大家听说李贤东想出来一个又方便又安全的摘果子器,便纷纷前来看?热闹。

    刚过立冬,大家也不好意思空着手?过来,再说这十来天,平山村的人或多?或少的都因为杜仲发了一笔。这宽裕的,便拎着一包城里买的点心过来了,不甚宽裕自?己都省着的,便拿着自?家的几个果子过来。

    呼啦啦的一群人,围着李贤东看?那摘果子器竹筒子。

    “这东西怎么用?啊?”

    “就是举着竹竿用?竹筒对准那果子套住,用?力?一扭,果子便落在?那竹筒子里了。”

    这东西的原理实在?简单,有那聪明机灵的,不到片刻便理解了,那略显粗苯的想不清那原理,但感觉也是可行?的。

    再说,想不明也没有关系,这竹筒子看?起来就简单,略微看?多?几眼心里琢磨多?几下,他们这些常年编簸箕、竹筐、背篓的人,很快就能琢磨着编出来。编出来之后,试一试就什么都明白了。

    只是,这是李贤东先想出来的东西,这么不声不响就学了过去,终究是不地道。

    一时之间,倒是有几分难开口。

    今日跟李贤东交好的李德有、李信和等人又没有来,论辈分、论交情,这些人自?己心里掂量了一下自?己,都不觉得?自?己有脸开这个口。

    最后,还是人群中?年纪颇大,衣衫落魄的一条汉子出头来,“贤东啊,你这个摘果子器,能不能教一教我们大家?”

    “这有啥,这又不是什么难的东西,大家略微看?一看?便懂了。”李贤东大方的说,“只这一个,我昨日用?的时候琢磨了一下,这个竹筒子,做一个大肚收口的形状,可能装得?更多?一点。”

    “可不是,正是这个道理。”围观里有人立刻捧场到,“贤东啊,还是你心思细巧。”

    “这有啥,这也不算我想出来的,这个东西原本是我闺女小寒想出来的。你们看?,她还想出了这里面垫一层薄薄的破布,摘果子的时候连皮都不会刮伤。”

    “哎呦,小寒侄女这脑瓜子可真?灵。”当即有那聪明的立刻捧场道。

    “可不就是。不愧是我们李家的闺女,争气,能干。我们家那婆娘,跟小寒学炒杜仲,回去炒废了三锅,可把我那心痛的,又不能说。还说十几年的灶台功夫了。听说小寒妹妹只听药堂大夫说了一遍,便自?己琢磨出来了。这怎么这么能干呢。”

    “你家的怎么能跟小寒比。我们家的也炒废了三锅,幸亏听小寒侄女说的,前边放少一点,这才?损失没有那么多?。我就说,要不让我上了。”

    李小寒在?一旁,略显尴尬。这如此直白而粗糙的赞赏,一时半会之间,她还真?习惯不了。

    “李柱子,你别扯了,嫂子说了,你倒是自?信,自?己亲自?上手?,没废三锅,只炒了一锅,都焦黑了。让你少放一点你还说没问题,一锅废了人三锅的量。”人群中?有人拆台道。

    “李墩子,你还当不当我是你哥!”

    “哈哈哈。”人群中?一顿大笑,这赚了钱,又学了新花样,日子便过得?有希望。

    只那最开始的老汉,直直的盯着那摘果子器,眼里竟然隐约带着点水光,只不过一会又不见了,一瞬间让人觉得?是不是眼花了。

    这一群人讨论了半晌,然后又呼啦啦的散开去了。刚好是摘果子储藏过年的时候,正好回去编了这摘果子器去摘果子试试。

    一群人离去的时候,李小寒才?注意到,刚开始问的汉子,行?走间,脚有点微微跛。

    “爹,问你的那个人是谁啊?”确定人群已走远,李小寒悄悄的问。

    “那是你大树叔。”李贤东叹一口气说,“你大树叔大树婶子当年是勤快人,家里种的果树也多?。大概是十年前吧,你大树叔爬树摘果子摔了下来,你大树婶子跑过去接,被?砸了个正着。”

    啊,竟然这样,“后来怎么样?”

    “你大树叔拖着一条伤腿跑下来求救,找了仁和堂的大夫,大树婶子是被?砸得?五脏六腑出了血,用?了人参也没救回来,大树叔伤了腿,后来就成了你现在?看?到样子了。”

    按照古代?的医疗技术,李小寒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但是想不到结局竟然如此惨烈,一时之间心内恻然。

    满室皆静。

    过了半晌王氏才?开口道,“大树家就在?我们家隔壁,我竟然对他一点印象都没有。”

    “大树婶子走后,大树叔性子便变了许多?。这些年也没再娶,两个儿子大壮二?壮也还没有娶媳妇,你们没有机会打过交道。”

    “不对啊。那他们家的杜仲皮是怎么炒制的?没有男的来跟我学过。”李小寒疑惑道。

    虽然是族人,但是仍然是男女有别的,再加上是灶上功夫,因此族里都很默契的派当家的妇人过来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