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朕真的不务正业在线阅读 - 第三十三章 狼、虎、龙

第三十三章 狼、虎、龙

    李太后听闻张居正的陈五事疏后,就站了起来,只是面色惊疑不定的沉默了许久许久,最后又坐回了椅子上。

    慈宁宫仁圣皇太后陈太后,看着李太后患得患失的模样,就直乐呵。

    关心则乱,无欲则刚。

    李太后的儿子在皇位上坐着,陈太后无儿无女,反而看的更加清楚。

    李太后的种种担心和疑虑,归根到底,不在外廷,不在张居正、高拱;不在内廷,不在冯保、张宏;

    关键的关键,在那个正在咬着牙扎马步的小皇帝身上。

    小皇帝出息了,大明就有了青天,小皇帝没出息,大明就没有任何希望,一切皆休。

    小皇帝出息还是不出息呢?

    “拒狼进虎,岂是良谋?”李太后看着小皇帝站桩,满脸是汗的模样,便愈加揪心,高拱就是那头狼打走了,张居正这只虎又开始露出了獠牙来。

    陈太后倒是颇为不在意的说道:“不知道妹妹在怕什么,咱们皇儿,是龙。”

    “狼也好,虎也罢,又能如何呢,不必顾虑。”

    李太后有些关心则乱,且不论张居正到底是不是老虎,哪怕他真的是老虎,又怎样?

    皇帝是真龙,根本不惧怕这等豺狼般的大臣。

    小皇帝是不是真龙?

    陈太后以为是的。

    陈太后似乎是有些不确信,转头看向了朱翊钧,而后露出了一个安心的笑容,确定了自己是对的,她继续磕着手里的瓜子说道:“皇儿啊,很有毅力,而且很有主意,张元辅欺负不得。”

    陈太后看着小皇帝认真的模样,就知道他一定有出息,也一定是真龙。

    对自己狠的都是狠人。

    陈太后略显慵懒的伸了个懒腰,自打这刺王杀驾案之后,小皇帝的表现,越来越让人放心,那些个勋卫和带刀舍人,都不如皇帝的性格坚毅。

    皇帝和张居正那些讲筵奏对,陈太后也看了,张居正偶尔也会被问的只能含糊其辞。

    陈太后对小皇帝的期待和信心,要比李太后确定的多。

    潞王朱翊镠趴在一张凳子上,抓着椅背,看着自己的哥哥辛苦,四岁的他,刚刚能把话说完整,他指着小皇帝说道:“娘,哥哥在做什么?”

    李太后颇为宠溺的摸了摸朱翊镠的小脑袋,笑着说道:“哥哥呀,在习武。”

    陈太后看着李太后的模样,并未多言,和对小皇帝严苛要求,完全相反,李太后对小潞王实在是太宠溺了,甚至宠溺到纵容的地步,打碎了什么,李太后只会怒斥宫人照顾不周。

    但是小皇帝打碎了什么,那李太后只会斥责皇帝失仪。

    朱翊钧收功,看向骆思恭,昨天想要偷懒被朱希孝发现了骆思恭,今天格外的认真,即便是累的腿肚子打摆子,也没有任何想要偷懒的打算。

    这就是进步,只要肯进步,朱翊钧允许再一再二,但他不允许再三。

    收功之后,朱翊钧又露出了阳光开朗的笑容,走到了两宫太后面前,欠身见礼:“娘亲,母亲。”

    “快坐下歇歇,这累的满头是汗,天气已经转暖了,连桃花和梨花都开了,明天是二十三,不用读书,要不这武艺也歇一天吧。”陈太后拉开了一个凳子,将一碗冰糖梨水放在了小皇帝面前,趁着温度刚好,补充下水分。

    逢三六九,皇帝读书休息,一个月朱翊钧读书可以休息九天,若是按照陈太后的说辞,那三十天休九天,还练什么武?

    文华殿廷议一日不会停。

    若是应了张居正的《陈五事疏》,朱翊钧就要每天前往文华殿听政,一天便不能歇。

    这是陈五事疏的第一条,皇帝御门听政。

    朱翊钧摇头说道:“谢母亲,勤而不辍,这习武之事,一天歇不得。”

    我,朱翊钧,热爱学习!

    朱翊钧看向了冯保,冯保略显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皇帝显然是在问陈五事疏的事儿,冯保只能摇头表示李太后还是犹豫。

    李太后当然会犹豫。

    现在答应了下来,张居正这头猛虎,会不会得寸进尺?

    “今天元辅先生讲了《帝鉴图说》,说到了唐代宗和郭子仪的故事。”朱翊钧仍旧阳光开朗,似乎说着学业。

    “郭子仪的儿子郭暖,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有一次,郭暖和升平公主吵架,公主怒斥:我父亲是天子,你居然反驳我。”

    “郭暖说:你父亲之所以是皇帝,是我父亲不想当皇帝罢了!”

    “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

    陈太后大惊失色的问道:“这郭暖为何如此狂悖?安能如此妄言?这不是要害了郭子仪?”

    朱翊钧继续说道:“升平公主乘车回宫,禀告了她的父亲唐代宗,唐代宗却说:你不知道,确实是这样,若是郭子仪真的想当天子,这天下早就不是李唐了。”

    “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

    李太后眉头紧锁,沉默了片刻问道:“后来呢?”

    “后来郭子仪听闻,将儿子郭暖械送到唐代宗面前,请求代宗皇帝治罪,唐代宗却说:孩子吵架,做不得真,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闺房之言,何足听也!”

    “代宗皇帝赦免了郭暖的失言,但是郭子仪还是杖责了儿子郭暖,直到升平公主求情,才放过了胡言乱语的郭暖。”

    郭暖说出如此大胆的话,我父亲不当天子,所以你爹才是天子,翻译翻译:给他面子叫他一声天子,不给面子,就让天子和李唐一起入土。

    唐代宗只是打了个哈哈,以儿女闺房言不论罪。

    张居正讲这段,主要是讲唐代宗和郭子仪之间的信任,表达的是一种理想的政治环境,君圣臣贤。

    当然这种君圣臣贤的光芒万丈之下,总是有些小阴影。

    唐代宗不是没想过,要对这个功高震主、权倾天下的郭子仪动手。

    大历四年春,正月,唐代宗的宦官鱼朝恩,邀请郭子仪同游章敬寺,这是在安史之乱,天下渐平之后,唐代宗第一次对郭子仪的试探,由宦官鱼朝恩负责执行。

    郭子仪的手下怕鱼朝恩对郭子仪不利,三百余将士着甲扈从前往同游,郭子仪呵退了手下,带着几个仆人和宦官鱼朝恩同游章敬寺。

    鱼朝恩最后的结局是以奸宦而亡。

    唐代宗死后,唐德宗即位后,尊了郭子仪为‘尚父’,董卓也曾经当过‘尚父’,而郭子仪顶着尚父的名头,再造李唐王室,勋高一代,以身为天下安危者二十年。

    朱翊钧说到这里便停下了,等待李太后自己想明白。

    安史之乱,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而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了天大的功劳。

    庚戌之变,北虏南下,嘉靖三十二年到嘉靖四十四年,持续了整整十二年的彼此攻伐,让大明元气大伤,高拱和张居正推动了俺答封贡,这是安定边方的功劳。

    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藩镇林立,郭子仪在,藩镇不敢谋叛学那安禄山史思明。

    大明也是半截身子入了土,国势风雨飘摇,连当年被成祖皇帝撵着满世界跑的北虏,都打不过了。

    唐代宗能容的下郭子仪,朱翊钧也能容得下张居正。

    一切为了大明再起,一切都为了让大明再次伟大!

    李太后略有些失神的思虑了许久,小皇帝专门提及此事,说的自然是《陈五事疏》之事,李太后终于叹了口气,才开口说道:“罢了,罢了,只是委屈皇儿了。”

    “孩儿不觉得委屈,只觉得有趣。”朱翊钧依旧笑的阳光灿烂,继续说着今天学到的内容。

    李太后答应下来,其实不奇怪,张居正不是高拱,高拱的身后站着一个以特权经济为核心利益,以姻亲、同乡为纽带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晋党,无论高拱是不是想得寸进尺,晋党会推着高拱往前走。

    而张居正用人,既无姻亲,也无同乡。

    最关键的是张居正的陈五事疏,并没有要革罢司礼监,拔掉小皇帝的獠牙,更没有限制皇帝批奏疏,要求皇帝的同时,也对京官做了要求。

    “种地去咯!”朱翊钧答完了今天的课业之后,风风火火的跑开,打算去景山。

    种地是头等大事,每日都要去看才是。

    “哥哥带我去。”朱翊镠大声的喊着,似乎是想一起去玩,但是李太后将四岁的娃娃抱了起来,没让他跟过去。

    朱翊钧今天要开窑,更为确切的说是要育苗,土豆、番薯的种植专项攻坚研究,其余不论,先能种活。

    种活了番薯、土豆,百姓能吃饱,才有力气,力足方能胜天!

    “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否?”徐贞明带着几个老农行礼,这些老农虽然没有种植土豆、番薯的经验,但是这几个老农,都是民间找来,最擅长种荸荠的农户。

    朱翊钧为何执着于土豆和番薯,并且要放下天子至尊的架子来做这件事?

    因为大明这个制度下,只有藩王和百姓造反的份儿,老百姓们没了吃的,就会打入京师,敲碎皇帝的脑袋,喂饱了百姓,百姓就不会进京来,把皇帝的脑袋拧下来当球踢了。

    朱翊钧挥了挥手说道:“安,平身。”

    “陛下,发芽、发青的土豆是绝对不能吃的,有毒,真的会死人的。”徐贞明提醒陛下,发芽的土豆有毒,万一要是皇帝吃了发芽的土豆,哪怕是闹了肚子,那都是大事。

    徐贞明是最不希望皇帝出事的那个人,他是坚定的农务兴邦的代表,如果皇帝吃土豆吃出了事,他人没了,这垦田耕种之事,全都荒废。

    朱翊钧点头,大明皇帝都有奢员,就是专门在上菜前验毒的小宦官。

    “咱们今天干点什么活儿?”朱翊钧看着已经完工的火室,在冯大珰的严格命令之下,百余名宦官加班加点,把火室盖好了,连玻璃都放好了。

    徐贞明颇为确切的说道:“育苗。”

    宫里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专门找小黄门给徐贞明递了话,不要把那些脏活累活留给陛下做。

    宫外的文渊阁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专门差遣府上大管家游七,给徐贞明传了信儿,亲事农桑主要是一种姿态,皇帝上午听政、讲筵,下午还要习武,已经极为辛苦。

    徐贞明领会并且贯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