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特种岁月之弹道无声在线阅读 - 第1135节

第1135节

    按照目前获得情报显示,红方的卫星发射技术如果是发射小型高分卫星、遥感卫星这类,最高记录能做到一箭41星。

    如果是发射北斗这种定位卫星,最高记录只能做到一箭2星。

    红方境内一共有5个大型火箭发射场,也就是说一次最多补10颗。

    按照目前北斗3系统一共39颗关联卫星计算,只要4次就能重新补充完成。

    但发射卫星并非像发射导弹一样容易,从计划到准备再到发射,再赶工也要十天半个月。

    也就是说,红方要将所有的北斗卫星都补上,时间至少要一个月,甚至更长。

    当然了,如果仅仅恢复y洲范围内的定位功能,只需要三分之一数量就能做到,也就是说,最多一个礼拜到十天,红方就能恢复基本作战定位的需求。

    根据料敌从宽的原则,蓝方指挥层预估红方可能真的能在7天内恢复y洲的定位功能。

    在这之后,蓝方其实明白自己顶多能将红方的定位系统锁死七天时间。

    之后?

    那就各凭本事了,就看谁补星快。

    毕竟,只要对抗一天不停,攻击组网卫星这个头一开,接下来就是无休无尽的彼此攻击,看谁更耗得起。

    蓝方心里没底。

    这些年来,红方的技术和航天工业底子发展太迅猛,打消耗战,自己未必能占到便宜。

    而红方这边此时也很头疼。

    蓝方已经彻底突破了底线,这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知道蓝方无耻,但不知道这么无耻。

    既然动手了,大家就一起下水,都湿了身子,在水里打就是。

    红方早已放在抽屉里头的反卫星计划这时候已经直接变成了现实。

    各地dn-3导弹发射阵地已经在争分夺秒,争取用最短的时间将反卫星武器发射到外太空去。

    越快摧毁蓝方的卫星网络,意味着用最快时间将蓝方拉到与自己同样的作战水平上来。

    和红蓝双方各有忧虑不同,此时蓝星上最高兴最兴奋的是白方。

    在红蓝黄绿四方对抗的时候,白方一直扮演着一个看客的角色。

    对于白方来说,红方败落无疑对他的利益是最大化的,只不过之前蓝方怂恿他动手,他没动手的原因是没把握。

    占便宜也要有实力才能占。

    这一点上,别看白方平时挺牛逼哄哄的,心里也是瞎子吃汤圆——有数。

    所以他并没有选择在红方和黄方进行对抗的时候动手,也没有选择红方对绿方动手的时候插刀,甚至蓝方亲自下场了,他也是一副壁上观稳坐钓鱼台的样子。

    但是这一次,他心动了。

    红方暂时丧失了北斗定位系统,这意味着一直让自己无比忌惮的德服系列已经暂时失去了威慑力。

    预判蓝方很快会发动猛烈攻击,并一定会取得优势。

    此时不动手,等红方缓过劲来,在这次对抗中自己就连一口汤都分不到了。

    白方的参谋团队在仔细研究过后出了一份报告——

    一是红方目前大部分的兵力都调配在东南方向,光是一个绿方就耗费了一个d战区的兵力,而为了牵制黄方,b战区也的主力也全面进行了部署。

    二是为了防止n海方向的黑方闹事,n战区也不能动了。

    三是作为预备队的z战区目前处于不可调动的情况下。

    四是目前动手,只需要面对一个x战区。

    建议是:趁此机会在北部地区动手,实施全面控制。

    此举有几个好处——首先是如果直接和红方开战,虽然只需要面对一个x战区,红方分身乏术之际很难给予铁方任何有用的支持,更不可能在西线开辟另一场战斗。

    其次,相比起红蓝双方,将来红蓝对抗结果如何跟白方关系都不打,只要占了北方地区的领地即可,只要造成了既成事实,往后红方和铁方要改变现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再者,如果红方在对抗中败落,那么得到的地区就代代平安;如果红方在对抗中赢了,依旧可以赖在那里,用谈判来拖延时间,甚至可以进三退一,反正便宜不占白不占。

    这笔账,似乎怎么算都不亏。

    因此,白方指挥层决定加入这场对抗游戏。

    参加对抗的各方联参部指挥所内的大屏幕上几乎同时弹出了一个提醒框——

    “白方宣布加入演习对抗。”

    收到消息后,各方的反应不尽相同。

    蓝方和黄方的指挥官们都喜笑颜开,就差竖起剪刀手喊“耶”了,和之前紫方宣布加入对抗的表情完全不同。

    而在红方的指挥部内,李正面色凝重。

    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白方参战意味着庄严和自己领导的红方将会面临两线作战的恶劣情况。

    外加此时北斗系统暂时失效,红方此时的境地可以说是雪上加霜也不为过!

    要知道,白方也不是小角色,他们的加入,让对抗的天平再次倾斜向了蓝方。

    第1326章 sj-21计划

    站在巨大的电子屏幕前,李正此时的重点暂时放在了西面。

    他万万没想到,对抗系统会给出这么复杂的态势。

    虽然在红蓝对抗之前对一切最复杂的状况都做出了预测和推演,但白方加入,还是让他感到了压力。

    这一场仗不好打。

    同时应付两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只要自己错一步,整个局面就会崩塌。

    面对即将来自蓝方的打击,在短时间内,红方的反击力度是相对虚弱的。

    至少要熬过36小时。

    dn-3已经开始陆续发射,但摧毁对方的gps系统卫星和间谍卫星需要时间。

    要让对方的gps失效,回到同一水平线上继续掰手腕,至少需要24-36小时。

    其实,丧失了北斗系统仅仅是战斗力下降的其中一部分,蓝方和黄方还对红方的高分卫星也动了手。

    被击毁的卫星里面还包含了不少侦察卫星。

    这种卫星双方都有很多,哪怕非军事专用的也有部分民用卫星也能暂时替代这个角色。

    只是这种替代毕竟不如北斗加侦察卫星这个组合更为好用。

    失去了北斗卫星,也并不是说红方就完全丧失了导弹攻击能力,因为导弹的精确制导并非只依靠导航定位,也有惯性定位等等模式,只是精确度上会有所下降,并且在攻击移动目标的时候比较吃亏。

    在所有的现役导弹里基本都装有惯性导航装置,这是最稳定又最不容易被干扰的一种导航装置,尤其是在战略级别的导弹上,一定会有这种东西,因为对于战略级别的导弹来说,误差几百米甚至上千米问题不大,反正一颗下去都是平掉一片。

    要弄明白卫星导航对导弹攻击精度的影响,就必须明白现代导弹攻击的制导手段。

    就拿最常见的巡航导弹来说,其制导方式一般包括飞行初段为惯性导航,飞行中段为惯性导航 地形匹配 卫星导航,飞行末段改为平台惯导 景象匹配导航。例如蓝方的“战斧”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最型改型的制导方式为惯性导航系统 地形匹配 数字景像匹配4 全球定位系统 精确地形辅助导航(米级),射程达2500公里时,圆概率误差只有10米。

    如果去掉了其中的全球定位系统(gps),误差就不会是十米,或许是几十米,甚至百米。

    这就是卫星的影响。

    至于失去侦察卫星,那就是失去了随时监控战场动向、发现敌人和进行战术攻击后现场评估的能力,这也影响指挥层的战术决策和反应能力。

    目前,红蓝黄三方已经进入了相互不断摧毁的能力。

    毕竟三方在外太空的卫星还是很多的,一时半会还打不完,哪怕是黄方和蓝方使用的标准系列导弹,它也有库存数量的,并且标准系列导弹只能攻击低轨上的卫星,而中高轨需要x37b去完成。

    不过x37b毕竟只是个飞行器,它需要重型猎鹰火箭才能发射上去,上去之后还要去靠拢卫星,靠近之后才能攻击。

    而红方反卫星手段虽然多,但要说简单直接又粗暴,那就直接就上dn-3,这玩意最高的射程能达到36000公里,一款武器满足所有需求。

    从手段上看,红方攻击更为凌厉。

    不过代表着红方就在这次的太空反卫星较量中占据优势。

    原因是数量。

    从卫星数量上看,蓝星目前一共在外太空轨道上有4500颗卫星,其中光是蓝方一方就占据了2944颗之多,多出了总数的一半不止。

    而红方目前在轨的卫星只有499颗,在数量上不是一个级别。

    只不过,蓝方的2944颗里头有2500颗是商业用途的卫星,用于军事的仅仅几百颗而已。

    听起来少?

    不。

    因为哪怕是蓝方的的商业卫星,在紧急的时候也可以用来的当做军用,比如狗哥的那些平时用来制作地图系统的卫星,它也可以转变为军用,当做监视用途的侦察卫星来使用。

    打击手段,红方占优;卫星数量,蓝方占优。

    因此李正决定首先攻击的是对方的导航卫星,它们数量仅仅24颗,一天多时间就能搞定。

    然后快速补星,跟蓝方比消耗。

    与此同时,航天技术部门还向联参部提出了一个更为省钱省力的反制的方案——发射己方最先进的“sj-21”卫星。

    “sj-21”又被称作实践二十一号,是一项被称为“太空拖车”的计划。

    自从紫方成功将蓝星上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太空以来,已经过去了66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人类的太空活动共产生了数十亿个空间碎片,也被称为太空垃圾。

    这些太空废物不断在地球轨道上相互碰撞分解,产生更多小碎片,使太空垃圾问题日益严重。

    它们在地球轨道上以极高的速度运行,即便是微小碎片与在轨卫星或航天器发生碰撞,也会造成严重破坏,对全球的通信网络、天气预报系统、定位系统以及其他重要的卫星服务都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各方都迫切需要进行太空垃圾清理。

    虽然蓝方在五十年代就提出太空拖船的概念,即利用一颗卫星通过技术手段捕捉另一颗卫星,并将其移出轨道。

    然而,此后蓝方在这方面并没有取得太大技术上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