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汴京生活日志在线阅读 - 汴京生活日志 第88节

汴京生活日志 第88节

    在大盆中倒入半斤硝石和比它多一些量的水,沈丽姝没精确到克重,她凭感觉加水或是硝石,将它们混合搅拌均匀,在把装满水的小一些的盆往里头放,剩下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了。

    很简单,有手就会。

    沈丽姝叉腰站在原地,全神贯注盯着小一些的那个盆,盯得眼睛都舍不得眨,好像一眨眼就会错过水化冰的高光时刻。

    一分钟,两分钟,五分钟过去……无事发生。

    眨了眨有些发酸的眼睛,沈丽姝意识到这样傻站着也不是个事,她想要结成冰的水说是不多,那是相对于店里的需求量来说,人家其实也有好大一盆,成功结冰的话,都够做几十份冰饮了。

    毕竟冰块只是辅助材料,用来添加到饮料中增加口感和风味,冰放多了反而会稀释饮料的味道,所以要适量。

    这么大的盆,再来个五六份,这冰就够中午用的了。

    当然晚上来撸串的土豪更多,几乎每桌都要上至少两壶饮料,晚上的冰块需求量应该也是中午的好几倍。

    不过那也是制冰成功后该考虑的问题了,现在讨论的是硝石制冰的原理。

    沈丽姝终于意识到化学反应也是需要时间的,以她浅薄的化学知识和常识,这么一盆水想要结成冰,起码半个小时起步吧?

    这么长时间就盯着水盆不放,怕不是要变成斗鸡眼,所以她反向操作,反而去帮忙到飞起的表哥宋向民打下手了。

    甜品部和其他部门正好相反,他们每天最忙碌的时候是在营业前,因为要在这两三个小时内,把酸梅汤、薄荷水和枇杷糖水都煮好并凉透,虽然还没条件加冰,汴京人民也是有追求的,撸串搭配的饮料一定不能是热的,不然热上加热,吃的浑身冒汗,就不爽快了。

    但除了饮料,小菜也是由宋向民负责。

    他们家的小菜同样备受食客好评,一经推出,京城各大酒楼就争相模仿,小郎君又一次引领了汴京风尚,不过老顾客还是觉得他们家最正宗,来都来了,都会点上几样解解馋,吃不完还可以打包,香酥可口的油酥黄豆和兰花豆,家里大人小孩都爱吃,点多少不会浪费。

    这样一来,油酥黄豆和兰花豆的需求量就有些大了,开业那三天,几乎每天都要炸上满满一锅的兰花豆才够用。

    这兰花豆工序还很复杂,要提前浸泡一晚上,第二天油炸之前还要汆水,把沥干水分的兰花豆开个小口,最后才能下锅炸,炸两遍才能达到金黄酥脆的最佳口感。

    老祖宗告诉我们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想要制作出真正让人交口称赞的美食,光靠小聪明是不行的,每个步骤都不能掉以轻心。

    可这远超预期的兰花豆销量,也着实让他们心有余而力不足,活动之后沈丽姝抽出空来,就把油炸小零食外包出去了,承包商不是别人,正是她家老当益壮的徐姥爷。

    事实上,徐姥爷也不是第一次当他们的承包商,他老人家一直长期供应着本店招牌之一的黄金馒头——是的,他们家的招牌烤馒头拥有了响当当的大名,还跟当初小郎君烤肉诞生的过程一模一样,也是等到顾客之间叫开以后,店主本主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这件事。

    这群真情实感的顾客,治好了她多年的取名废。

    姝娘:名字很fine,下一秒mine.jpg

    反正这年头也没有版权保护法,她和小伙伴们就光明正大征用了黄金馒头这个名字。

    一个普普通通的烤馒头,能被冠以“黄金”二字,足以证明顾客对它是多么的喜爱。

    外面那么多小贩,甚至是大酒楼也学起了这道招牌,蒸煮煎炸烤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其中也有青出于蓝的,也受到了顾客的好评,但始终未能真正超越。黄金馒头这四个字,老汴京人只认准他们小郎君家。

    沈丽姝知道能做到这一步,他们秘制的炼乳起关键作用,但馒头品质也是相当重要的。

    这就要感谢徐姥爷的辛苦付出了。

    虽然她上辈子,徐姥爷甚至还没到退休年龄,正是拼搏事业的年纪,但在这个时代,老人家已经可以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了,家里也不缺钱,结果退休多年反而又被拉出来干活,徐姥爷如此完全是支持他们的事业。

    属实是全家总动员了。

    被全力支持了的沈丽姝也心有愧疚,但又离不开徐姥爷的帮助,只好折中一下,限量销售,忍受着老顾客们抢不到黄金馒头的怨念,也不肯加大货量,让徐姥爷累着身体。

    就这样抱着点矛盾的心情,愉快合作了大半年,等沈丽姝和小伙伴们紧锣密鼓筹备了几个月,烧烤店盛大开业前夕,徐姥爷也给他们送来了一个惊喜。

    好家伙,老人家也跟着孩子们追求上进,扩大规模,这段时间连徒弟都收好几个了。

    徐姥爷过去对收徒这件事相当谨慎,可以说都有些敝帚自珍,这么多年真正算他徒弟的,徐大舅算一个,徐虎算一个,徐二舅都不算,他跟徐力都只学了些基本功,徐姥爷真正压箱底、能称得上吃饭的家伙什,只传给能继承他衣钵的长子长孙。

    亲儿子和孙子尚且如此,提外头那些沾亲带故想拜师的人,更是一概不搭理了。

    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徐姥爷现在继承衣钵的大孙子跑了,身边几个小一些的孙子,眼看着也是要送进城给外孙女使唤的,可以跟他学点手艺,但却没办法继承他的手艺并发扬光大了。

    外孙们约莫也是如此,他们都是姝娘备用兵,应该没可能跟他学本事。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自家孩子都去奔更好的前程了,徐姥爷当然是欣慰的,但是让他看着自己一身本事无人继承,也很不甘心,老人家只好从侄孙中挑几个好苗子过来,手把手教他们厨艺。

    老人家如今带徒弟,只为了满足精神层面的追求,没那种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顾虑,自然手把手教得很是尽心,跟当初教儿子和孙子如出一辙的用心。

    徒弟们也学得很认真,吃苦耐劳又勤快孝顺,到了徐家就抢着干活,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让两个舅母乐得不行,徐姥爷也越发觉得他们是可塑之才,连手里的馒头大项目也开始带他们做了。

    特意在烧烤店开业前通知沈丽姝他们收徒的事,就是在告诉他们,他老人家身边有了孙子和徒弟们使唤,生产力大大的提高,可以适当的提高馒头备货量了。

    当然徒弟们还没有出师,真要把这个项目全权交到他们手里,徐姥爷还担心砸了自家招牌呢,所以重要工作还是他动手,重活累活就让徒弟们代劳,老爷子表示很轻松,工作量翻个倍也没压力。

    徐姥爷如此机智,沈丽姝和小伙伴们当然也乐见其成,从善如流的增加了订单,这之后徐姥爷出品的馒头一如既往的品质绝佳,他们就更高兴了。

    正是见识过徐姥爷身边几个小徒弟也很能干,沈丽姝才放心把炸黄豆和兰花豆的工作也交给他们。

    兰花豆的步骤再复杂,肯定也要比馒头容易上手,有徐姥爷手把手教到,绝对没问题的。

    事实也的确如此,从镇上炸好送过来兰花豆和黄豆,一如既往的受顾客们欢迎。

    只是这样一来,徐二舅的工作量又增加了,每天多了二三十斤的油炸零食,也是个不小的负担。不过还好把它们转包出去的时候,开业活动结束了,店里备货量减少了一部分,加上有沈三伯帮徐二舅分担,增加的这二三十斤重量,倒也不算什么大事。

    等沈三伯进城打工,徐二舅恢复了一个人采购送货的日子,但他投资的肉铺也顺利开张了,徐二舅只要在镇里把其他食材买齐了进京,路过外城肉铺叫上大舅哥,郎舅俩有说有笑的进城送货。

    之前拉投资的时候,林大舅说得很好听,投资自己的肉铺,到时候需要的猪肉不用徐二舅动手,他们直接送货上门。

    那徐二舅当然不会客气,该偷懒的时候就得偷懒。

    也正好他进城的时候,肉铺已经过了高峰期,林大舅就算自己没功夫亲自送货,也可以让徒弟陪徐二舅跑一趟。

    于是对徐二舅来说,有工作越轻松,工资还那么高,他好喜欢打工的!

    但是对于奶茶小哥宋向民而言,小菜中的兰花豆和黄豆都变成现成的,他只要用大盆装起来,尝尝咸甜口味是否合适,淡了就再拌点盐,然后放操作台上,顾客需要多少就装几个盘,这的确一点不费事了。

    可凉拌豆腐丝和皮蛋也同样受欢迎,这些却只能他是赶在营业前准备好。

    尽管天还没热到饭菜一隔夜就变质的地步,最注重食品安全的姝娘也不想冒任何风险,自家只卖当天的新鲜食物,所以每天一上班,宋向民就成了各部门中最忙的那个,一个人煮甜品拌小菜,忙得脚不沾地。可等正式营业后,小伙伴们一个个忙成了陀螺,他这边反而清闲下来,可以悠哉悠哉的笑看大家忙成狗,拉满了仇恨值。

    反向操作简直妙不可言。

    不过沈丽姝自认是甜品部的编外人员,看奶茶小哥忙成狗,很自觉的去帮忙了。

    宋向民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烧火煮酸梅汤,大火煮开后转成中小火煮半个小时左右,这个期间他正好准备凉拌菜。

    酸梅汤需要早点煮好放凉,小菜同样要早点拌成,才能更好的入味,时间真的比较紧张,宋向民争分夺秒的准备着,在家很少进厨房的他,此时左手按着豆腐皮右手拿菜刀,手起刀落就是一阵有节奏的咚咚声,那叫一个行云流水,切出来的豆腐丝粗细均匀,他娘看了都要直呼内行!

    沈丽姝也忍不住满意的点点头,她没看错人,奶茶小哥就是有这方面的天赋,强迫症加洁癖,以至于没练过刀工,切菜质量都直逼练过的徐虎兄弟俩。

    但凡换一个人,拌出来的豆腐丝就没这么美观了,很多时候成败在于细节,这个一个很明显的加分项。

    给表哥点完赞,沈丽姝也没有打扰他工作的节奏,默默蹲地上帮忙扒蒜。

    凉拌菜主要还是靠各种香料和调味品提味,对葱蒜的需求量还挺大,所有材料准备好,葱姜蒜油盐酱醋都加上,最后再来几大勺灵魂油泼辣子,香得人口水直流,不只是客人们对这个味道欲罢不能,沈丽姝和小伙伴们也喜欢拿它们当开胃菜。

    说起辣椒,沈丽姝又忍不住想起老沈家帮她种的辣椒,再过个把月就到收获的季节了,虽然受技术和气候等原因,这次种的辣椒产量不高,也费了沈大伯他们很多心思去培育,但是相比花大价钱去香料店,自家能种植成功就足够让沈丽姝精神振奋了。

    在烧烤店的带动下,汴京人民越来越能接受辣味,也有人注意到了香料店那些沧海遗珠,因此这些调料们都开始身价倍增,孜然花椒等调料可能没办法自给自足,花钱买也没关系,只要辣椒能实现自产自销,那这个成本就可以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最主要的是如果能实现辣椒自由,那她还有好多美食都可以拿出来了。

    沈丽姝很期待下个月的结果。

    产量低一些没关系,只要辣椒的品质好就行,到时候她会请沈大伯他们扩大产量,能征用一部分徐姥爷的地来种辣椒就更好了,多少辣椒都不嫌多,因为统统都能都派上用场。

    沈丽姝想到辣椒就一发不可收拾,连身旁富有节奏的切菜声什么时候停的也不知道,也就没发现宋向民切完豆腐丝一低头,看到她不声不响蹲在地上的身影,差点吓得手里的刀都掉了,好悬才握紧了刀柄,小声问:“姝娘?”

    “咋了?”沈丽姝一无所知的抬头,脸上诡异的笑容让宋向民不由把手中的刀握得更紧了,小声地问,“你……在这里干什么?”

    “扒蒜啊。”沈丽姝献宝似得把手中蒜瓣往前递了递。

    宋向民:“……哦。”

    条件反射接过蒜开始咚咚切碎,俨然是个莫得感情的切蒜机器。

    第104章

    人都赚麻了。

    等把沈丽姝辛苦扒好的蒜一顿操作切成了碎末, 宋向民无端受惊的小心脏也恢复了平稳,理智也回来了,才想起来他为什么会险些被蹲在地上表妹吓得吱哇乱叫。

    “姝娘, 你不是在那边制什么冰吗, 怎么悄无声息蹲这来了?”

    “那个很简单的,东西都准备好就成, 现在只需要等待它结冰。”沈丽姝还觉得无语呢, “敢情我都过来帮忙半天,您压根没发现呐?”

    切菜切得这么投入的吗?

    宋向民挠了挠后脑勺,难掩好奇的问, “这也过去有阵子功夫了吧, 还要等多久结冰?”

    “不知道, 我去看看。”沈丽姝洗了手就去对面查看成果了。

    宋向民看看手头的工作进度喜人, 可以抽空摸个鱼, 也赶紧洗了手跟过去凑热闹, 然后就看到操作台上一大一小的两个水盆, 里头盛的也就是普通水而已。

    他们店里和家里都没有井, 饮用水是找送水人预订的山泉水。

    不过说是山泉水, 也有可能是井水,只要不是湖水河水沈丽姝就满意了,对方每天早晚各送两次水, 把他们后厨两口大水缸装满,中途不够用也可以随时招呼一声,花了钱的, 服务还是很到位。

    入口之外的生活用水, 就没必要花钱买了, 他们店后面就是河, 有这个地理优势,直接从河里打水洗碗洗菜也很方便。

    不只是沈丽姝他们勤俭持家,这条街的商家都这么干的,有些小店甚至连饮用水也用的河水。

    只要烧开了,也吃不出毛病来。

    沈丽姝往小盆里装的就是他们花钱买的水,除了比河水清澈一些,反正宋向民看不出它有任何不凡之处,她忍不住问出了声:“这、这也没变化啊?”

    “看着没变化,其实两盆水都降温了。”沈丽姝收回试探的小手,脸上满是尽在掌握的自信。

    “真的吗,我可以摸摸不?”

    “你摸大盆里的吧,小盆里头结成冰后,是要直接食用的。”

    宋向民将信将疑的伸手感受,脸上的怀疑立刻被惊奇和兴奋取代,“真的冰凉了很多,怎么回事?”

    书到用时方恨少,沈丽姝说不出其中原理,但也很坦然,“不知道,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吧。”

    尽管姝娘上个月就信誓旦旦说用硝石可以制冰,宋向民感情上对她无条件信任和服从,但这套理论实在太超前了,没点亮科技树的古代人想不到它的科学原理,只简单粗暴归结为点石成金那类玄学范畴。

    可宋向民是念过书的,知道点石成金只是神话,现实中不可能发生,那姝娘说的水结冰也应该不是真的。

    他很想相信她的,可理智让他只能持保留态度,直到现在真正见证了奇迹的发生,宋向民感觉三观都震碎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从此打开,忍不住伸手摸了又摸,确定不只是水变冰凉了,连装水的盆都一片凉意,不由得满心欢喜,“成了成了,把酸梅汤薄荷水弄这么凉,顾客就已经能完满意了,结不结冰都没关系。”

    沈丽姝看了眼忘乎所以的小伙伴,坚定道:“别瞎说,不结冰还叫什么制冰术?”

    她穿越千年,从现代带过来的神奇秘方,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连块冰都苏不出来,这像话吗?

    然而宋向民的话却一语成谶,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过去,水盆也没有要结冰的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