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秦风起在线阅读 - 第220章 失踪

第220章 失踪

    “大王。”一位官吏看了看上方脸色阴沉的东华王,小心翼翼的道:“秦帝明诏天下,秦国因伐交而重创,国力大不如前,不愿同列国而匹夏,且与夏国有二帝之约,故而,否决了同列国联手对夏的提议。”

    此话落下的刹那,众人脸色冷到了极点。

    作为朝臣,但凡是能站到这里的人物,不是文官武将就是达官贵人,因此,他们都深知如今的东华,是一个怎样的情况。

    绝不是一句不容乐观就能形容的。

    面对来势汹汹的夏军,败…已成定局。

    但他们又很不甘心。

    可也明白以当前面临的情况,唯有寄希望于秦,唯有说服秦帝,列国合力匹夏,才会有那么一线生机。

    可是现在,连最后的一丝希望也没了。

    “秦王!”东华王勃然大怒,“他当真不怕武瑶与公子思京,回不去秦国么。”

    震怒的怒火,响彻在大殿内,一片噤若寒蝉,无人敢吱声。却在此时,一道轻呵的声音在朝臣之列中传来,“呵——他可是秦帝,夫人没了可以再娶,公子没了可以再生,他在乎的,只会是利益。”

    嗯?东华王与丞相庄司盛,皆是目光一凝,抬眸看去,那人知晓失言,赶忙低下了头,垂首于殿内。

    这一句话,虽让东华王不悦,可他也是一方王者,比在场任何人都明白,在某些时候,利益,确实胜过一切。

    “既然秦王如此果决,那便怨不得寡人,如他所愿。”东华王抬手一挥,“来人!”

    “大王。”庄司盛心头一颤,及时道。作为丞相,他深知大王的狠辣,也明白大王想要做什么。

    但不能那样做。

    否则,只会使秦帝迁怒于东华,得不偿失。

    也在同时,东华王看到丞相的神情,冷静了下来,明白丞相之意,那样做…只会是百害而无一利。

    只会让那称帝的秦王迁怒于东华。

    东华王纵使不忿,也只好沉声道:“退下。”

    “大王——”

    这时一位染血的将领,踉踉跄跄的跑来大殿,众人侧身看去,皱了皱眉,心头暗凛,一股不祥的预感,弥漫在心头。

    该不会…

    想到那个可能,众人心脏止不住的颤抖,哪怕是东华王,也从王台上起身,看着到来的将领。

    “大王。夏国来袭,常胜君所部溃败,武安君姜罗正率军朝我上和而来。”来人咳血道。

    这一刻,众人脸色苍白,心如死灰。

    “怎会…”

    东华王身形一晃,险些站不稳,不敢相信。

    他没想到夏军来得这么快,更没想到夏帝会不顾两国之约,对东华下发征讨檄文…m.zwWX.ORg

    作为东华王,他既感到愤怒的同时,又对此无一丝破敌之法,只能与夏殊死一战。

    而自从与秦议和,常胜君麾下的兵马,是东华最后的底蕴,也是东华最后的底气,可现在,常胜君也败了,全都付之一炬。

    王朝基业,将要荡然无存。

    作为东华王,也曾是一代雄主,五大霸主之一,何其风光,然而这一切都因伐秦一战,东华国力重创,再不复从前。

    而今,最后的兵马,又付诸于夏国。

    姜罗率兵如虎狼般袭来,若上和也随之沦陷,那东华可也就…

    他恨啊…

    恨不得将秦国彻底踏平,恨不能将夏帝挥斩于马下,若不是这二帝苟合,何至于有今天的地步。

    若不是当年伐秦…

    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大殿内外,众朝臣神情惶恐,又都各怀心思。

    “大王,撤吧…”丞相庄司盛走出,看向王台,作揖忙道:“只要大王还在,我东华便还有希望,将来,定可卷土重来。而一旦陷入姜罗之围,上和失守,可就什么都没了。”

    “是啊大王,快撤吧。”

    “大王,撤吧。”

    一位位宗室或官吏,许是贪生怕死,许是为王而忧,此时都拜俯道。

    嗒——

    朝堂上,一片哗然。

    撤?气得东华王将手中竹简摔落,历喝道:“撤?我东华立都上和数百年,你们告诉寡人,能撤到哪儿去?!!”

    此话落下,鸦雀无声。

    可能是让东华王身上的威势给惊吓住,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东华王最终看向一人,身为丞相的庄司盛道:“大王,臣认为,只能退了。”

    说到此处,他看了看一脸冷漠的东华王,再次作揖一拜道:“古来迁都避难者,不计其数,不说远的,就是当年的承启王,也曾迁都避难,避开了秦国大军的首攻,才有了后来的喘息之际。还有现在的晋王、太衍王也都迁都…”

    “我东华不能亡,将来才有望卷土重来,这未尝不是一个良策啊。”庄司盛看了看王台,“邯州之承启,与我东华同堂齐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靠向承启以避开当前的祸患呐。大王,撤吧…”

    东华王的脸色很难看。

    扫视众人,见所有人都是如此,他的心情很是复杂,可他也明白,若不想东华倾覆,只能迁都避难,以避开当前的危机。

    他瘫坐在王台,摆了摆手,“由丞相亲办吧。”

    然而,他话语刚落,看向丞相庄司盛,二人对视,东华王目光豁然一冷。庄司盛见此,心头一惊,后背发凉。

    内心阵阵发寒,明白大王的用意…

    ……

    这一日,上和乱了,全都乱了。

    可是…在一处客栈,流落异国他乡多年的秦国夫人,还有长公子思京,至今,仍居住于此。

    此刻,院内。

    有一孩童,他,正是思京,是秦国的长公子,秦帝的长子。

    如今的思京,比之前又大了几岁,虽然仍旧年幼,但却显得很是冷静与沉着,也或许是在经历上的一些原因,让他有了不少镇定和从容,

    这是同龄人所没有的。

    此时,思京听到外面的动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目光思索不定,隐隐猜到了什么。

    “思京。”这时,一位美妇走来。

    “阿母。”思京回眸看向阿母,眼神一亮,落在了她手中的衣裳上,不由轻声问道:“今日是要换新衣裳了么?还是黑色的衣裳呢。”

    一件孩童大的衣袍,出现在他的视线中。

    “这不是黑,这是玄。”武瑶没有多说什么,为儿子褪下已是补丁的衣裳,换上她亲手准备的裳衣。

    在异国他乡多年,虽不知何时归秦,也不知何时能见到他,但,今日的上和之乱,让她猜到了一些事情。

    “玄?”长公子疑问,看着阿母,眼中带有一丝不解。

    “秦国子民,崇武尚玄,玄…非黑。”武瑶轻启道。

    “什么是黑?什么是玄啊?”长公子又问道,似如一个三好学子,对未知或不知的事都有着一丝好奇…

    “玄啊…!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天地初开,晨曦临至,一线赤红映衬于天边,如一缕光明,给万物众生带来新的希望…”武瑶双手摆平他的皱褶衣角,轻声道:“晨曦来临时的天边,黑暗里带有一点赤霞,于是从那时起,古人们,将之称作为玄。”

    “这样啊…孩儿明白了。”听到阿母的话,思京喃喃低语道。玄,代表了光明与希望,引领着众生前行。

    武瑶揉了揉这孩子的脑袋,笑了笑。

    “阿母,我…我要见到父亲了么?”思京抬头看向阿母,似乎…他预料到一些事情,拉着阿母的手不由得紧了紧,

    对于那位从未见过的父亲,有着一丝丝的茫然。

    也因在这些年,从阿母的口中,听说过无数次有关父亲的事,更从周边所接触之人的口中,不乏听到父亲…

    那位中州的大帝!

    武瑶在听到他的话后,沉默了片刻,欲言又止,她没有回眸,只是看着天边,“一定可以的。”

    虽然…很想回到他的身边,但她很清楚,也很明白,想要回到京都,回到他的身边,决不会顺畅。

    “武夫人。”这时,典客伍胥到来,步伐急促,“东华王携百官及其王室,撤离上和了。”

    “撤离?怎会…”武瑶一阵诧异,感到不可思议,这里可是东华的国都,怎会有撤离的说法。

    “是这样的,目前,大帝已与夏帝联手…”伍胥语气停顿了下,将这些时日里发生的所有事宜,都说与夫人听。

    也包括大帝否决同列国匹夏一事…

    直到话落,武瑶眸子平静,可她手心却是紧了紧,沉默了许久,这才看向伍胥问道:“典客大人以为,夏国,值得相信么?”

    东华王携百官撤离,到来的夏军则是大秦的盟友,从明面上看,似乎是一件好事,可直觉告诉她,夏帝,也未必可信。

    “这…”伍胥语气骤然停顿,看了看面前的夫人与长公子,眼神在变化,“夫人与长公子,对于大秦帝国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武瑶闻言,神情并没有多少变化,早已料到了一切,眸光垂下,沉吟道:“我明白了。”

    伍胥看着她,“夫人不必担忧,臣相信以大帝对夫人的感情,大帝…应该是另有安排。”

    思京看着这一幕,又看了看阿母,拉紧了阿母的手。

    武瑶侧目,看向思京,这孩子似乎注意到了她的心境变化,诧异一笑,揉了揉他的脑袋。

    “那我们…”

    嗒嗒嗒——

    骤然,一股危机感袭来,武瑶眼神一凝,喝道:“什么人?!”

    话语落下的一瞬间,一位位黑衣蒙面的身影,出现在院落四周,将三人围在了一起。

    使栈内的护卫,都在眨眼间,丧命于他们的手中,显然,这些都是一等一的高手。

    为首一人,没有说话,只是扫视几人,将目光看向了长公子思京,这让武瑶脸色微变,赶忙将思京拉在身后,同时,谨慎注意着周围的所有人。

    伍胥见这些杀机毕露的黑衣人,全都手执利器,当即心头暗凛,意识到了不好,也猜到了一些,但他不敢去想,历喝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可,仍旧是没有一人回应。

    为首的黑衣人,看着思京道:“杀了他。”

    这一瞬,武瑶与伍胥的脸色都变了。思京对上那双眼睛,手心一紧,拉紧了阿母。

    “杀——”

    一位位刺客手执利器,瞬间出手,他们速度很快,朝武瑶身后的思京杀去,想要刺杀秦国的长公子…

    “你们敢!”

    伍胥大喝冲去,不顾生死也要拦下这些刺客,大声道:“夫人,臣拦下他们,你们快走。”

    可是,仅他一人,根本无法挡住众多高手,何况此时的武瑶母子,根本无法离开,一位刺客手执利剑,朝她杀来。

    “闪开。”武瑶一身气息凛冽,将思京护在身后,赤手捏住剑身,鲜血染红了手心也没能让她后退半分,看着这刺客,眼神冷漠,抬腿一脚踢在对方的身上,砸飞出去。

    “阿母…”思京低呼,看着那染血的手,眼眸含泪。

    “走。”本就一直有伤的武瑶,用尽内力将思京送出包围圈,同时牵制这些刺客,不让他们靠近她的孩子。

    看着陷入包围的阿母,思京拳头紧握,他没有走,更不会逃,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冲向房内。

    “咳…”武瑶嘴角染血,白皙的脸颊变得煞白,虽然她的实力高于这些黑衣人,可本就有伤的她,没多久就陷入了劣势。

    黑衣人眼神一冷,身影一闪,朝她杀去。

    “阿母,接剑。”千钧一发之际,思京怀抱两把剑跑来,一把长歌,一把天问,将长歌掷向阿母。

    武瑶的反应很快,握住长歌的刹那,反手就是一剑破防,将一名黑衣人手中的剑刃都斩断,再是剑光一闪,断筋,斩首!

    噗嗤的一声,鲜血洒落长空。

    “你…”黑衣人眼神凝滞,身影僵硬得仰倒,唯有咽喉处有着一道血淋淋的伤口…

    一剑封喉!

    长歌在手,气息暴涨,所有刺客竟都无法近她身。

    “夫人,快走。”

    再次听到伍胥的声音,武瑶心头一紧,果断步子一踏,不顾伤势的她,抱着思京,消失在早已大乱的上和城。

    “找死。”

    本就只是文官的伍胥,难敌一等一的高手,在刹那间,早已是偏体鳞伤,鲜血淋漓。

    “滚。”一位刺客踢在伍胥的身上,将这位秦国九卿之一的典客,活生生的踢飞,撞击到墙上又摔落在地。

    一位刺客靠近,手执利剑,正欲取其性命,却被另一刺客拦下,看着命悬一线、危若游丝的伍胥,道:“他是秦国九卿,现在还不能死。”

    ……

    没过去几天,上和城外。

    一支大军出现在天边,来到了这座东华的都城,一眼看去,千军万马,声势浩大。

    为首的将领,赫然是夏国大将,姜罗。

    也是九州最具凶名的大将。

    “大将军。”副将抱手道:“上将军百里熙,正率兵马扫平残余兵力,以便全面掌控云州,只是可惜,东华王在常胜君护送下,离开了上和。”

    “这么说,上和,只剩下一座空城。”姜罗看着前方的都城,这是他第二次到来,然而这一次,却是截然不同。

    这片天地都将成为大夏的版图。

    “先进城…”姜罗语气一顿,挥手道:“你率人,尽快核查城中人口,秦国夫人及秦国长公子可能还在城中,一经查实,带于本将军面前。”

    “诺!”

    大军浩浩荡荡的进城。

    姜罗驾马来到了东华王宫,看着这片满目疮痍的群宫,还有许多未能离去的宫婢,他的神情平静,并没有多少变化。

    “大将军,末将核查城中所有人口,翻了个底朝天,也没能发现秦国武夫人,更别提什么孩童。”副将快步到来。

    嗯?姜罗皱眉。

    副将又道:“但末将查到,在东华王携百官离去时的前后,秦国武夫人遭遇到了刺杀,最后,她带着公子思京,消失在了上和城内,从此了无踪迹。”

    姜罗闻言,想到了许多。

    但,对于武夫人遭遇刺杀一事…这多少有些超乎他的预料…

    可也佐证了一些事。

    “如此看来,秦国武夫人,还有那公子思京,必然还流落在外,且时下,大半个云州都掌控在我大夏兵马之下…”姜罗看着他,“即刻传令,以战事为由,关闭所有要隘,严查过往人员。”

    “末将明白。”

    ……

    “失踪?武夫人怎会失踪…”一位身穿朝服的官吏,刚在上和城内,得知了武瑶及思京失踪一事,眼神微凝。

    正是丞相晏茯。

    说着,他似想到了什么,转身便欲离开,却被守城将领拦下,“丞相大人,时下云州局势不稳,各大要隘都已关闭,大人贵为秦国丞相,位高权重,便不要离去了。至于武夫人,我大夏,自会协助寻找。”

    晏茯看着此人,眼神在变化,又岂会看不出其中的弯弯绕绕,但他并不会动怒,只是迈步向前,看着他道:“我晏茯,乃秦国丞相,而我大秦帝国,与贵国有二帝之约。若按身份,我乃丞相,汝,不过一守城小将,若按使节,本相代表了大秦帝国,代表了秦帝,本相说的话如秦帝亲临;可汝,又是否能代表得了贵国?是否能代表得了夏帝?而若能代表…本相又是否可以认为,今日之事,是夏帝在背后授意?!”

    “这…”守城将领步子一颤,神情僵住了。

    “莫说你一个小小的守城小将,便是你的大将军姜罗来,也没有拦下本相的道理!”晏茯声音冷漠,“闪开。”

    “可是…”守城将领步子一退,被晏茯的气势给震住了,进退两难也无法回答,站在那,让也不是,不让也不是。

    好在这时,一位军卒到来,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句,他神情一缓,暗松一口气,让开了道。

    晏茯看了他一眼,步入马车,刚一驶出上和,就对随行车夫说道:“现在就派人去找,要在外人之前找到武夫人。”

    ……觅忘尘的大秦风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