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红楼从辽东开始在线阅读 -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两百万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两百万

    眼前的文武几十人,都是获得朝廷的认可,赐予了官身,同样,也是金州镇江两地,文武双方的头面人物。

    石城岛上,唐清安看着眼前的文武官员。

    谁才是真的会对他死心塌地的呢。

    谢友成毫无疑问,为自己处理机密的事,对朝廷的官职也并不在乎。

    顾应时,大概率也会选择自己。

    至于冯胜之,此人必然还是会心向朝廷。

    至于赵缑用。

    当然也是朝廷忠心的正三品武将,朝廷在金州的参将。

    ……

    其实这些唐清安真的无所谓。

    历史上的毛文龙治下百姓近百万,军力十余万,也是等他死后,才开始派官员接管东江镇,结果没有成功。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毛文龙出海后,能收纳百万辽民。

    天启七年,因为弹劾毛文龙的奏疏过多,导致朝廷和东江镇关系恶化。

    后来毛文龙上疏给崇祯皇帝的奏疏里,并没有妥协,而是强硬的回应朝廷的咨文。

    招抚辽民,建立精兵,抗拒蛮族,为国效功,而朝廷不但不理,反而使之食不充腹,衣不蔽体,空拳赤足,冒死生于锋镝之下。

    而内地逍遥自在,高坐糜饷者,瓜分口乐,我不平其一。

    宁远月饷一两五钱,内丁二两四钱,加以食米五斗,又叨皇上恩赏,不一而足。

    而海外我部,七年以来,未缴半年之俸,数百万兵民取给于天津,登莱二十万之米。

    其中多有票没或沉船不见者,山东二十万两之银,复有侵克……不平二也。

    ……

    从正面看,是毛文龙一肚子的委屈和不公,指责官员们贪墨之甚,朝廷对东江镇的不支持。

    从反面看,则是毛文龙桀骜不驯之态,咄咄逼人,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不论如何,这个时期的毛文龙,已经不惧怕朝廷,开始听调不听宣了。

    如今金州镇江两地有民七十万,哪怕有贾府的关系帮忙拖延,有辽东经略史鼐的遮掩。

    相信也要不了几年,可能两年,三年,四年,朝廷就会开始正式派官员来海外金州,哪怕没有前例可寻。

    或者是监军太监,或者是历史上的以山东巡抚兼之。

    辽民出身的将领,突然喊出来的激烈的口号。

    “誓死追随将军。”

    谁也没有想到。

    在座的文武官员纷纷侧目。

    唐清安也没有想到。

    这有些打乱了他的计划。

    他如今有金州,镇江辽民七十万,只要一声名下,即可坐拥十万大兵。

    又因为孤悬海外,朝廷无可制,连蛮族都在金州吃了大亏,更何况朝廷。

    不过这是下策。

    不管是对朝廷,还是对金州镇江,都是不利的结局,最后获得最大好处的,只会便宜了蛮族。

    因此,唐清安内心不急。

    他才二十一岁。

    现在且不提,就算未来几年里,不管是派来太监还是巡抚,他并不放在眼里。

    如果朝廷能政治清明,他就是大周忠心耿耿,百姓称赞的大将军,选择从马上建功立业,拜将封侯。

    如果朝廷制度崩殂,局势败坏,他就是挽救残局,力鼎大梁的伟力之才。

    四年后可观门,开始在门内布局,十年后可确定局势未来的走向,至于二十年后,他相信他已经解决了这些事。

    所以他在金州的治理,从来不急不躁,不管是冯胜之,赵缑用,还是谢友成,刘承敏,都齐心协力的做事。

    至于更多的中间派,例如顾应时,顾道初,朱文,徐辉,李伯升等等。

    这些人没有太多的顾忌,同样更希望的是,能维持目前的局势就最好不过了。

    原先他认为最有把握的是东海营出身的将领,这些人无疑是他的铁杆支持者。

    而他渐渐的发现,对他最支持,最没有顾忌的,竟然是辽民。

    比东海营更加的激烈,更加的坚定。

    可见这些辽民虽然和蛮族不共戴天,也对朝廷的怨恨颇深。

    “我等齐心协力,光复辽东,建功立业,不负此生。”

    唐清安转移了话题,又笑着说道。

    “各位入金州以来,不惧生死勇猛杀敌,所有人都看在眼里。

    前番金州之战最危急的时候,如果不是王玉功,李成才,赵赫你们舍生忘死为我开道,护我周全,可能今日我也站不到这里和大家说话了。”

    王玉功,李成才,赵赫。

    “我的命是小,将军则绝不容有失,哪怕再有下次,想要威胁将军,只能从我的尸体上过。”

    王玉功沉声说道。

    前番那场恶战,为了保护将军,他哨队的袍泽死伤殆尽,他毫不犹豫为将军挡了一斧头,哪怕有铠甲的防护,也入肉三分。

    看向李成才,如果不是他及时赶来,可能自己也活不到今日。

    唐清安满意的让众人坐下。

    他现在还不需要这般的激烈,稳步就班的按照他的计划,顺应大势即可。

    其实自己是如何想的,并不重要。

    哪怕金州镇江未来有十万,甚至二十万雄兵,也对朝廷造成不了威胁。

    蒙古的疆域比金州镇江大多少倍,有几十万控弦之士,不也奈何不了大周么。

    真正能对大周造成威胁的,是他们自己。

    未来几年里,他们如果能把国家治理好,不用他们来制衡,唐清安会主动的提出,请朝廷派官员来治理。

    而如果和历史的脉络一样。

    哼。

    唐清安冷笑一声,就怕他们到时顾不上他了,反而还要求着他。

    所以不管是金州镇江哪一派的人物,哪怕是赵缑用,唐清安照样留在了金州。

    赵缑用坐在人群里并不起眼,虽然坐在武官之首位,却没有人愿意靠拢他。

    面无表情,他看到这里文武人才济济,内心感叹万分。

    谁能想到会有今日。

    他原来迫于形势,投降蛮族,被任命为原职,暂代复州,还在忧心局势。

    因为他知道,等蛮族腾出了精力,一定会调走他的,至此他就再也没了机会。

    虽然如此,可他想尽了办法,也没有底气反正。

    直到将军的到来。

    那时候将军还只是一名备御,自己却是参将,论职位高了他几级,不过因为自己是降将,所以没准备和此人争夺指挥。

    本想着先等待机会,军中向来以职位论高低,服从性强。

    可没想到此人竟然越了几级,一下提拔为了游击将军,可见其背后一定有人支持。

    后来得知将军是贾府的人,赵缑用也就不纳闷了。

    不然按照正常的功绩核算,也不可能提拔如此之快。

    游击将军和参将职位相同,不过有职责上的区别,按照军中惯例,参将略高于游击将军。

    当时的赵缑用,同样也没有着急。

    然后金州在将军手里,就如火箭一般的速度壮大开来,然后一路提拔副总兵,总兵。

    至此他不管是从职位,还是军中的威信,已不能跟将军相提并论。

    前番在镇江,他原本准备好好一展拳脚。

    可惜。

    赵缑用叹了口气。

    时也命也。

    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他如今没有能和将军分庭抗礼的实力,当初将军一封调令,镇江各营的举动,让他看清了形势,才老老实实的回去了金州。wap..OrG

    连他当初的故旧,也明着暗里劝他。

    当将军收了他的儿子作为亲兵,他琢磨了一番,最后恍然,明白了将军的用意。

    这是将军给他的选择。

    最后,他顺从了将军的意愿。

    因为不选择如此,他将众叛亲离,连以前的故旧也会埋怨他。

    冯胜之也凝神注视着正谈笑自如的将军。

    从长行岛开始,他就跟随将军,到了如今的地步,他衷心的希望将军能封侯拜相,而不是割据一方。

    因为他知道,如果将军选择后者,不管是对朝廷,还是对辽民,都是两败俱伤的选择。

    从小读的圣贤书,也让他不愿意看到这个局面。

    所以在金州里,他埋头做事,把这些杂念都抛之脑后,可是如今在石城岛。

    他看到了将军势力越发稳固,越发有割据一方的枭雄之姿。

    当那些辽民出身的将领,竟然当着众人的面,毫无顾忌的喊出不合规矩的口号,他就明白了。

    只要将军一声令下,就能做到封闭金州。

    因为,军队的将领,已经大半愿意听从将军的号令。

    冷汗直流。

    而听到将军转移了话题,他才稍微镇定了一些。

    越发惊恐的怀疑,将军这番把金州镇江文武官员齐聚此地,难道真的要统一人心吗?

    不管于公于私,他都认为将军此举动太早了。

    才三年而已。

    暗自鼓足勇气,如果将军真是如此,他就要开始劝诫了。

    因为他是为了将军好,哪怕将军不领情,自己也算报答了前番的恩情,至于自己的生死,冯胜之顾不上。

    顾应时低下头,一言不发。

    他也想到了冯胜之所想。

    虽然和冯胜之性格不一样,却同样也认为,此举太过早,不合时宜。

    难道是镇江派了监军太监,刺激了将军吗?

    据他所知,朝廷并没有开始商讨要往金州派太监或者官员的迹象,何必如此过分忧虑。

    将军为何又不和他事先通个气,他也好帮忙出个主意啊。

    以前将军可不是这么着急的性子。

    北边的文官们,不少人忍不住窃窃私语,南边的武将们很沉默,只等着将军下令。

    “两百万。”

    金州,镇江,文武上下齐聚石城岛,唐清安终于开始了透露出自己的用意。

    所有人茫然的看向将军。

    什么两百万?

    “今年年底前,我预计金州,镇江各地,人口会突破两百万!”

    “嘶……”

    众人情不自禁的倒吸一口凉气。键盘战斗家的红楼从辽东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