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我的姐夫是太子在线阅读 -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911节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911节

    为首之人,正是胡穆!

    胡穆的身体,其实也只勉强好了一些,一路颠簸,使他气色很不好。

    这还是前前后后休息了一个月的结果,可得到了文渊阁大学士,铁道部尚书张安世的传召,他还是急着与其他人一同进京了。

    虽然张安世一再要求,等他伤好了再来。

    当胡穆等人,出现在文渊阁的时候,恰好被刚刚走出值房的胡广,瞅了个正着。

    胡广一见自己的儿子在其中,顿时吓了一跳,转身便躲去了自己的值房,再不敢出来。

    以至杨荣看不下去,不由寻了胡广埋怨:“你倒是好,父子不相见吗?”

    胡广满脸纠结,唉声叹气道:“他受了伤,老夫身为人父,难道连舐犊之情也没有吗?这还不是……哎……要避嫌,终究是要避嫌的。”

    杨荣眼里有着不赞同,叹道:“胡公终究还是为声名所累。”

    胡广却认真道:“老夫有自知之明,文渊阁诸学士之中,资历我不如解公,聪慧不如杨公,稳重不如金公,功劳更远远不如宋王殿下,唯一能拿的出手的,也就这点不贪名利,举贤避亲这点虚名了。倘若连这些操守尚且都没了,那么就真的是尸位素餐,惭愧至极了。”

    杨荣微笑,却道:“胡公,你说,为何宋王非要将胡穆给招来?”

    “哎,别问了,别问了。”胡广露出痛苦之色。

    杨荣看他反应,似乎一下子捕捉到了什么,道:“你的意思是……宋王要在胡公你的身上做文章?”

    胡广皱着眉头,长须都不由得颤了颤,道:“不会吧,宋王殿下……应该没有这样缺德……老夫和他的关系,似乎还过得去。”

    杨荣笑了笑道:“也有道理,好吧,胡公继续闭门不出,老夫……也忙自己的事去了。”

    胡广张口欲言,其实他想听一听杨荣的高见,他晓得杨荣是素来有办法的。

    可惜……杨荣却已走了。

    而隔壁的值房里,却传出张安世爽朗的笑声:“哈哈哈哈……你们可来了,本王想死你们了!”

    胡广:“……”

    第551章 一荣俱荣

    胡穆显得有些忐忑和紧张。

    当初在家里读书时,他久闻张安世的凶名,对张安世自然是全无好感。

    可到了铁路司,方才知晓这位宋王殿下的厉害之处,耳濡目染之下,身边的人,无一不是对宋王殿下敬佩有加!在此熏陶之下,若是不对张安世心生敬仰,那才是咄咄怪事。

    上一次重伤,面圣时也无从分辨张安世。

    这一次,见张安世活生生的在自己的面前,还如此的热切,自然而然,心头一热,当即与其他人一道纳头便拜:“见过殿下。”

    张安世显得很是随和,喜道:“不必这样客气,都是一家人。”

    张安世落座,随即道:“都坐下说话吧,不必拘谨,此番教你们来京城,只为一件事,就是不知你们对驿站有什么看法?”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想从对方拿看出点什么。

    此番被召来的人,有的是在栖霞商行里公干,有的是在钱庄,也有的如胡穆一般,在铁路司。

    来路很杂,可都是各司举荐上来的精兵强将,其中有几个,甚至是张安世亲点的。

    他对一些人颇有几分印象,晓得这些人,大多都是从文吏一步步上来的,这样的人……至少眼睛和心里头都不会糊涂。

    甚至还有人,因为升迁和调动,曾经在许多的地方公干,其实人大抵就是如此,肚子里有了一定的墨水,而后让他在各处历练,实际上……并非只是让他要将所有地方的业务都精通,而是在不断的调动过程中,大致掌握办事的方法,有了自己的一套办法,即便是陌生的领域,也可驾轻就熟。

    想了想,倒是这胡穆率先道:“驿站的情况,下官略知一二,近来也听说了一些驿站的时闻,都说驿站的情况甚是糟糕,以至弊病重重。”

    顿了顿,胡穆接着道:“不过在下官看来,弊病是一方面,其中重要的是,驿站的职责不明,既要迎来往送,又要传递公文,甚至还被沿途来的官员,差遣着办其他的杂事,以致对驿站而言,反而事事都做不好,最终只变成满足个别人的差役了。”

    张安世朝他点头,鼓励他继续说下去。

    于是胡穆想了想,又道:“正因为如此,所以这弊病出现,也就稀松平常了。但凡做一件事,首要的是分清主次,厘清权责,再将钱粮和骡马,进行造册,确保财物。等这些东西疏通了起来,事情也就好办了。”

    张安世道:“这样说来,你是认为,驿站的问题,还在人上头?”

    胡穆决然地道:“对,治事先治人。”

    张安世沉默片刻,斟酌着道:“可驿站每年花费钱粮无数,你又有什么看法?”

    胡穆又认真地想了想道:“根本之途,在于还在职责上头,就好像铁路司一样,倘若这铁路修建起来,只负责运送士人和官眷,那么……连年亏损也是必然的。而这铁路司,尤其是直隶的铁路司,能够日进金斗,说穿了,就是分清了权责,哪一些业务,是专门用来挣银子的;哪一些,则是负责朝廷的职事的。这一点,铁路司就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平时承担货运以及客运,倘若朝廷需调动兵马,铁路司又需如何应对,亦或者,地方大灾,铁路司如何承担运粮的职责……”

    胡穆此时可谓是搜肠刮肚,其实他这一套,无非就是自己在铁路司里公干时总结的办法罢了。

    这种念头,无非就是一次次在处理问题时,自己瞎琢磨,并没有什么章法,完全是想到哪是哪。

    甚至他还有些紧张,不断地观察张安世的脸色,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好不好。

    张安世却不知胡穆此时的心情,继续鼓励道:“还有呢?”

    至于驿站的事,进京之前,邸报之中就有议论,其中抨击声最大的,自然是驿站靡费钱粮的问题,胡穆这些时日,看邸报的过程中,自然也有一些思考。

    于是,他努力地绞尽脑汁,继续道:“驿站的情况……可分为两种,譬如传递公文,此事关系朝廷,那么……如何确保做到快马加急,或者采取一切办法,最快将奏报和公文送达。而平日里,这么多的人马,若是闲置,不免可惜,为何……不可采用一些类似于代人传书之类的办法呢……”

    张安世来了兴趣,勾唇一笑,他兴致勃勃地看着胡穆道:“这些,你是如何想到的?”

    胡穆忙道:“这……这其实是……下官在饶州站那儿……有所体会……”

    “体会?”张安世虽是带着疑问的口吻,唇边却带着淡淡的笑意。

    胡穆道:“饶州站上下,大多数人都来自天南地北,大家都背井离乡,可离乡之人出来闯荡,不免思乡,亦或……对故人颇有几分念想。因而,每一次有人告假回乡的时候,总会有人请托登门,尤其是此人离自己家乡近一些的,都希望此人能帮忙传递一些书信,亦或者是……带一些东西回去。”

    胡穆顿了顿,又道:“其实传递书信,这样的事……历来有之,只是……寻常百姓,大多都禁锢在乡中!国朝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就曾不许百姓私自离乡,以免滋生流民之害。”

    “国朝之前……虽无这样的规矩,可实际上,真正离乡的百姓,却是凤毛麟角,盖因为……寻常百姓,或是租种土地,亦或摆弄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若非是徭役,谁肯轻易离乡,这沿途的盗匪,还有各种针对外乡人的市井泼皮,数都数不过来,人一旦离开了本乡,死了都没人知晓……”

    胡穆说着说着,叹了口气道:“至于,对书信有所需要的,大多都是达官贵人,亦或者是商贾,他们倒是会时常传递一些书信,不过这些人,大多殷实,家里有奴仆,似传递书信这样的活计,直接让自己的奴仆跑腿代传即可。下官惭愧,下官在家中读书时,也与不少友人有书信往来,大抵都是修好的书信,自有人跑腿。”

    “因而,在从前……我大明其实除了公文和达官贵人们之外,几乎是极少有书信的需求的,可现如今……下官倒以为……大大不同了。至少下官所见的情况,就是如此……”

    张安世下意识地问:“你所见的是什么情况?”

    胡穆随即就道:“一方面,达官贵人跑腿的事……少了。”

    “哦?”张安世竟有些诧异地道:“这是什么缘故?”

    看着张安世凝神静听的样子,胡穆越发的显得从容,侃侃而谈道:“因为人力涨了,单说在饶州府,因为饶州站大量的募工,因此,人力大涨。以往的时候,这地方上的贵人们,若要招揽奴仆,灾年的时候,就算是每日给两口饭吃,都不知多少人纷纷来投效,即便遇到了好年景,这托身为奴者,也是不知凡几。至少据下官在吉水县时就知晓,人力……历来是贱如草芥的。”

    他抬头看了张安世一眼,继续道:“可饶州站在一年之内,却让人力暴涨了数倍,而且下官以为,将来……人力只会越来越珍贵,如今,修铁路需要人力,兴建的作坊需要人力,货栈和码头上,搬抬货物也需人力,甚至铁路的运营,还有学堂、医学院、巡检所都需人力,这人力怎会不水涨船高呢?”

    说到这里,他勾唇笑道:“正因为人力价格大涨,以至于……以往,那如草芥一般的人力,现如今已轻易寻不到了,只会送一封书信,却教一个奴仆,辗转数百里甚至上千里,来回奔走,此等事……据下官所知,便是不少士绅人家,也已开始有些肉疼。”

    张安世颔首,不吝夸赞道:“原来如此,倒是你观察入微,本王反而没有想到。”

    胡穆笑了起来:“说来惭愧,当初使唤这些草芥般人力的,正是下官这样的人。”

    张安世咳嗽一声,干笑起来。

    好吧,大哥不笑二哥,我张安世也没好到哪里去。

    胡穆随即收起了笑容,正襟危坐道:“除此之外,就是直隶和江西等地,铁路兴起,不只百姓开始出行,那商贾也开始越走越远。除此之外,大量人离乡务工,这些人……也不再像从前的百姓一样,连吃饭都成了问题,这务工之人,虽也贫困,不少人……平日里节衣缩食,却大多能吃饱喝足,每月扣扣索索,也能节省一些余钱。”

    “何况他们本就离乡,本就有书信的需求……倘若新政继续这样下去,下官甚至以为……需要传递书信之人,可能会比今日的需求更多十倍、百倍……”

    张安世听罢,更是点头,眼中不自觉地浮出欣赏之色,胡广这儿子,确实是个实干型的!若不是摸清了这里头的许多弯弯尧尧,又怎会说的如此头头是道。

    于是道:“倒真没想到,你能想这样多。”

    胡穆谦虚道:“这都不是下官想的,其实只是阅历,在铁路司里,有不少人四处请托人传递书信,其中甚是不便,一方面,是总是麻烦别人,另一方面,这受托之人,并非专职传递书信,因而沿途若是遗失,亦或者没有送到,也是常有的事,以至不少消息不能传达,反而滋生许多遗憾。下官在饶州站,目睹过许多这样的事,因而才受启发。”

    张安世其实还担心,这邮政所的业务问题,虽然他还是有一些信心的,毕竟……在电话出现之前,邮政本身就有利可图,只是随着各种传递消息的手段兴起之后,这才渐渐没落。

    但是现在从胡穆口中得知的情况……足以让张安世放心了。

    说到底,是工商的兴起,出现了大量背井离乡之人,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有了一定消费能力的人,而这些人,正是邮政的主要业务人群。

    张安世想了想,便又向胡穆问道:“这寄托包裹之类的事,可有吗?”

    胡穆如实道:“有,但不多。”

    张安世皱眉道:“这是为何?”

    胡穆道:“这毕竟涉及到的乃是财货,而财货的问题就在于,寄托他人,难免有所风险。”

    张安世笑了起来,便道:“看来这只是信用问题了,倘若能取信于人,那么……这样的事,必定会多起来。”

    胡穆深以为然地点头道:“若如此,倒还真是如此,下官也这般认为。”

    张安世抖擞精神,道:“本王欲在铁道部之下,设邮政司,其规模,与各处的铁路司相当,当然,此事已奏报了陛下,陛下对此,极力赞成,打算这件事,教宫中和栖霞商行来负责其钱粮开支,当然……宫中和栖霞商行既出了银子,那么收益和所得,自然也归宫中和栖霞商行!”

    说到这里,张安世扫视了众人一眼,随即便又道:“此番……本王打算以你们为骨干,用原有的驿站作为根底,你们先好好整肃一番,而后……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就照着胡穆方才说的那样,多想一想可承接的业务,又该如何运营,甚或者……是否可以借托于铁路司……”

    “总而言之,什么想法都可以有,什么都可以尝试,可有一条……本王要的是将这邮政司,变成第二个铁路,要有盈利。除此之外,又要完成朝廷的职责,你们如何看?”

    众人听罢,面面相觑。

    其实来之前,他们想过很多可能,但是万万没想到,宋王殿下竟是为了这个让自己来的。

    一听殿下的话,有人振奋,也有人有所疑虑。

    张安世将众人的反应看在眼里,微笑道:“胡穆,这邮政司的第一任转运使,就教你来办,此事我会奏请陛下,你这转运使,与各省铁路司的大使地位相等,你要知晓,即便皇孙殿下,也不过是江西铁路司大使而已。”

    胡穆骇然,直接吓了一跳。

    虽然皇孙地位还是比他这转运使高的,毕竟人家还兼任了一个铁道部的侍郎呢。

    可即便如此……还是让他大为震惊,毕竟他从前不过是区区的典吏,虽然早就有传闻,此次他立了大功,又封了爵,极有可能,他会成为某站的站长,必定能够高升。

    可这某站的站长,和铁路司的大使比起来,还是差了数级,哪里想到,他此番进京,居然要主持如此的要害。

    心里虽是激动,却还是道:“殿下,下官的资历……”

    张安世觉得一个人做事能够掂量一下自己的能耐,倒是难得。

    于是张安世对胡穆这厮的印象又好了几分,笑了笑道:“问题就出在这里,这邮政司初建,百废待兴,要忙的事多着呢,有资历的……年纪都老大不小了,教他们挪窝,来干这等吃力的事,本王倒有些不忍心。”

    “你还年轻,而且在饶州站时,本王就见你能奋不顾身,可见……是肯做这拼命三郎的,再者说了,你的功考,不只陛下过目过,本王也看了,行事确实细致入微,本王所言的以上种种,都是本王最终决心教你来承担此大任的心思。”

    张安世目光炯炯地看着他道:“不拘一格降人才,这样的事……从前也有,但不多,以后……只怕更加凤毛麟角了。这邮政司,现在是众矢之的,你别以为自己一朝高升,可实际上,其中的凶险,想来你也知晓,不知多少人,都在盯着呢,但凡出了一丁半点的差错,只怕就要震动天下,招致无数人的议论,正因如此……你也莫要以为,这就是什么好事,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你自己好好想一想吧。”

    话说到了这个份上,胡穆也只剩下感激涕零了。

    一个人……自己崇敬之人,却能如此信任自己,将如此重大干系的事交托在自己的手中,这对于胡穆这样但凡颇有志气的人而言,几乎可以说是再生父母也不为过了。

    于是不自觉的,他眼里热泪盈眶,此时终不免想到,为何会有人说一生飘零,只恨未逢明主之类的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