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1805在线阅读 - 第二零四章 让大明家庭都能用上汽车

第二零四章 让大明家庭都能用上汽车

    朱靖垣跟自己公司员工们聊着天,顺着飞机旁边的梯子了上去,看了一眼驾驶舱里面。

    铝合金的座椅,款式简单复古的仪表盘,以及成排的按钮和操作杆。

    看上去跟自己印象中的战争年代的飞机相差不大了。

    在驾驶舱里面坐了一下,发现了驾驶舱内的无线电设备。

    朱靖垣吃了一惊的同时,马上意识到了问题,再次站起来看向下方:

    「这飞机的平均造价是多少?」

    郑复光愣了一下,没想到朱靖垣忽然问这个。

    在郑复光的心目中,朱靖垣是一直非常慷慨的,没想到他也会在意钱。

    「最初的十几架验证机,根据类型和装载的武器设备不同,平均价格在五万到六万银钞。

    「定型后都督府一次订购了三百架,平均单价放到了到四万银钞左右。

    「大明航空,皇家飞行机器,工部工厂生产的飞机类型和用途不同,价格也略有差异。」

    朱靖垣从驾驶舱出来,稍微盘算了一下价格。

    一艘四万吨战列舰的造价,能够换一千两百五十架这种飞机。

    「我们大食国先要一百二十八架飞机吧,不过不会一次付款,也不用一次送货。

    「以后每次来送物资,拉原油的时候,捎过来十六架就行了。」

    一直跟在旁边的春香连忙现场把朱靖垣的要求记下来。

    朱靖垣说着绕路去了旁边另一家飞机旁边。

    这是一架小型运输机,总体形态也是朱靖垣设计的。

    参考的原型机,是被军迷戏称为空中拖拉机的运五/安二运输机。

    不过机体比运五要轻巧一些,因为发动机短期那达不到运五的水平。

    郑复光也跟着过来,给朱靖垣说了这飞机最终的基本情况:

    「这架运输机,使用了跟战斗机、攻击机相同的发动机。

    「但是机体更加庞大,巡航速度降低到了一百五十公里每小时。

    「由于能够装载更多燃油,最大航程提升到了八百公里。

    「最多能够运输也一吨重的货物,最多十六个人。

    「运输机的武器和设备虽然更少,但是用了和战斗机相同的发动机,体型也比战斗机更大一圈,所以整体价格并不低。

    「量产价格也需要四万银钞。」

    朱靖垣听罢轻轻点头:

    「还行,这运输机,大食国总共要十六架,分成四次送过来吧。」

    春香跟着记录要求,朱靖垣以及来到了汽车旁边。

    这两汽车同样是朱靖垣的设计。

    去年朱靖垣离开大明京师的时候,为了防止工部和自己公司的工匠闲着,就给他们留了大量的设计任务。

    自己给出概括性的图纸,以及关键性的重点注意事项,让他们完成设计和测试。m.zwWX.ORg

    朱靖垣设计的这两汽车,外形就不再是传统的轿子模式了。

    那种乘坐空间高度突出,外部结构花样比较复杂的造型,不利于跑出更高的速度。

    其实,随着测试和使用反馈不断增多,或者是有时间了去风洞里面试一下,大明的工匠自己也肯定会慢慢发现的。

    就算是朱靖垣没有专门要求,工匠们的后续的设计风格也会改变的。

    历史上,这个过程持续了一百年,仍然在不断的变化。

    什么形状能让汽车跑的稳,不会颠簸和摇晃或者漂移,需要不断的尝试和摸索。

    同时,所有的设想和摸索的完成,也需要生产技术和工艺提供平台。

    相比

    审美需求变化的影响,实际性能需求和安全需求更加重要。

    朱靖垣可以一口气拿出最后的成果。

    只是受限于当前的技术水平,不可能直接做出新世纪的汽车外形。

    在这个近似纯手工时代,多曲面外形制造是工人的噩梦。

    只能是使用当前的成熟工艺,做到空气动力效果上尽可能的接近。

    发动机功率如果要足够大,那尺寸肯定比新世纪的大很多。

    最终做出来的汽车,有点像是「硬朗」化的运动型实用性汽车(SUV)。

    朱靖垣拉开车门坐上后座,首先抽了抽自己设计的安全带。

    在这之前,汽车上几乎没有任何安全措施,也没有人敢开太快。

    试了试安全带效果,欣赏了内饰和设计。

    朱靖垣又从车上下来,让郑复光给自己打开了发动机盖。

    这里面装的发动机,也是自己要求设计的,一台八缸液冷发动机。

    朱靖垣看着就本能的又问价格。

    郑复光已经习惯了,看到新东西首先问价格,然后有些揪心的说:

    「您这一款车型,价格要卖到两万银钞才能不亏,实际市场售价是三万银钞。」

    朱靖垣直接抽了口凉气:

    「这都快赶上飞机了,这么高的价格能卖出去吗?」

    郑复光有些感慨的说:

    「卖的虽然不能说多,但是实际上也不算少。

    「我听说去年年底定型发布之后,就陆续定出去了一百多辆了。

    「八缸的发动机,运行更加的平稳。

    「一百二十马力的功率,还有六档变速箱,四轮驱动设计。

    「技术参数远超市场上的所有其他车型,宛如汽车中的战车。

    「还有殿下亲自设计的,一系列的重要安全防护措施,以及本身鹤立鸡群的形象。

    「这些因素这让它在富裕阶层颇为受欢迎。

    「恰好去年开始市面迅速好起来了,很多东家们去年都赚了大钱。

    「有这种级别的汽车,有些人想要试一试。」

    朱靖垣轻轻点头:

    「顶级豪车市场,的确是存在的,未来也会持续存在,可以就这么发展下去。

    「不过不能只发展这个,还是要搞中档车型,以及普及型车型的。

    「把发动机换成四缸的,功率降到三四十马力,改成普通后驱和三挡变速箱。

    「其他的配饰也尽可能的缩减,价格最低能降低到几千银钞吗?」

    郑复光直接点头说:

    「能,本来大部分汽车都是这么设计的,大部分汽车售价都在三到五千银钞的范围。

    「殿下要求的这种汽车才是超规格的,让市场和同行都感觉吓了一跳的设计。」

    朱靖垣又盘算了一下:

    「三千银钞,月工钱十五银钞的工人,就算是完全不吃不喝,也得十七年才能买得起。

    「这价格相对工人而言仍然太高了,能买十几个胡姬帮着赚钱了。

    「还是得想办法降低汽车的销售价格,同时要提升工人的收入。

    「最好是能做到,让工人用一年的工钱,就能买一辆汽车。

    「让绝大部分的普通大明百姓家庭都能用得上汽车。」

    郑复光基本上是毫不犹豫的摇头说:

    「这不可能,这得让汽车价格降低十倍以上,或者工人工钱整体提升十倍以上……」

    朱靖垣翻了翻脑子里面的东西,对比现在世界的情况,慢慢摇头说:

    「未必不可能,首先可以尽可能缩减成本和配置。

    「让车能跑起来,能控制速度和方向就行了,不需任何复杂功能。

    「比如说档位就三个,快、慢、倒,启动可以用手摇的。

    「然后用流水线生产,尽可能标准化的流水线。」

    朱靖垣准备参考历史上的福特,参考和复现他的汽车装配流水线。

    同时准备在大明重现创造中产阶级的「神话」。

    其实这个世界的大明,已经有流水线这个词了,当然是世祖皇帝陛下提出来的。

    而流水线这个东西本身,是很早以前就已经出现了。

    中国古代景德镇的瓷器,几十道工序,几十个人负责。

    英国人工业革命时代的新瓷器厂,也将工序分解到了每个人。

    不知道为何,很多文章直接将福特公司的亨利·福特当作「流水线」的发明人。

    还说他「发明」流水线的创意,是在「流水限屠宰厂」参观的时候想到的。

    前后矛盾……

    福特最多只能算是设计了汽车生产流水线。

    在那之前的汽车,基本都是以手工制作为主的。

    一群工人围着一辆车忙活,做完一辆再做下一辆。

    福特将其分解成了标准化的流水线。

    然后就是他的那些鸡汤文中描述的「神话」。

    「伟大的五美元」,主动将工人工资从每天二点五美元提升到每天五美元。

    「创造了美国中产阶级」,带动美国工人收入整体跃升一个阶段,扩大了中产阶级规模。

    还有「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企业家」、「推动了人类文明加快进入新时代」等等。

    想要重现的他的这些神话,得去看他的操作的内在逻辑,而不是直接照搬后世鸡汤文上的最终结果,否则会可能会死的很难看。

    历史上的福特,本来可没准备提高工勤。

    福特是个工厂主,并不是一个家长式的政府首脑。

    福特更有名的名言是:「我只是雇了一双手,为什么来了一个人?」

    实际情况,是因为他的标准流水线工作过于枯燥辛苦,工人辞职率高达百分之三百。

    一个岗位一年内要换三到四个人。

    福特为了留住熟练工人,不得不多次提高工人工钱。

    最终直接提升到了翻倍的程度,才将熟练工人的辞职率压倒了可以接受的程度。

    流水线大幅度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度的降低了福特汽车的生产成本。

    美国市场上的汽车价格从两三千美元,一路降低到了两三百美元的程度。

    其他的小型汽车作坊纷纷倒闭,大型汽车工厂照搬福特的生产模式。

    流水线生产汽车的时代到来了,汽车生产线工人的工钱保持在了较高水平。

    相关人员所做的选择都是直接利益驱动下作出的,造成最终结果的内在原因,是工人更高强度的劳动,让整体生产效率大幅度提升,导致福特公司的生产成本下降,竞争力增强。

    参考这些经验的话,最关键的部分还是流水线效率,以及尽可能的压低成本。

    配合流水线效率的提升和工作强度的提升,同步提升汽车产线工人的工钱,最终达到相对合理的较高水平。

    与此同时,大明的战斗机的生产,也可以尝试设计生产线模式。

    朱靖垣心中过了一遍历史上的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然后转向郑复光说:

    「回头我写个生产规划,发给大明本土的工厂去试试。」王子虚的大明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