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秃笔三国在线阅读 - 第333章 赵咨说曹魏

第333章 赵咨说曹魏

    章武元年秋八月,刘备带领七十五万大军行军至夔关,驻驾在白帝城。

    此时大军的前锋部队,已经到达河口附近,距离江东控制的荆州南郡重城江陵已经不远。

    此时突然有近卫来报:“东吴派遣使者诸葛瑾前来见驾。”

    刘备皱皱眉头,示意先不要让其进来,而后将目光移向了身边的黄权。

    黄权见到皇帝询问的目光,微微沉思之后说道:“诸葛瑾之弟就在我蜀国为相,想必他此来必有要事禀报,陛下何故拒绝?倒不如召他进来,听他到底要说些什么,能答应的便答应了,不能答应的话,也可借他之口去转告孙权,令其知道我大军前来问罪之缘由也!”

    刘备听完之后点点头,于是命侍卫将诸葛瑾带上殿来。

    诸葛瑾进来后便以参见皇帝的大礼向刘备拜倒,后者见他礼数周到,不由得添加了两分好感,于是问他:“子瑜(诸葛瑾字)远道而来,不知有何要事?”

    诸葛瑾恭恭敬敬地回道:“臣弟亮久事陛下,因此臣也不避斧钺加身之险,特来向陛下禀告荆州之事。前者,关将军在荆州时,吴侯曾数次向他提亲,都被拒绝。后来关将军取襄阳,曹操又屡次致书吴侯,让他偷袭荆州,吴侯本来不肯,但因吕蒙与关将军不和,因此擅自出兵,误成大事。如今吴侯悔之不及,此事皆因吕蒙之罪,非吴侯之过也。如今吕蒙已死,冤仇自然也该停息,而孙夫人在江东一直想要回归到陛下身边,所以吴侯令臣为使者,愿送归夫人,并将投降我江东的蜀国降将尽数交还,永结盟好,共灭曹丕,以正篡逆之罪。”

    他一番长篇大论堪堪说完,刘备忍不住气急而笑:“东吴杀了朕的兄弟,今日却还敢以巧言来妄图说服朕?”

    诸葛瑾急忙回道:“那臣便以事情的轻重缓急,来与陛下争论一二:陛下乃是汉朝皇叔,今汉帝已被曹丕篡夺了皇位,陛下非但不思剿除,却为了关、张这样的异性之亲,而不惜屈尊出兵,此乃是舍大义而就小义也。中原是海内之地,洛阳、长安这两个都城,都是大汉创业之本,陛下不去攻取,却非要争夺荆州这样无关紧要之地,乃是弃重而取轻之举也。天下皆知陛下即位,必然是为了复兴汉室,恢复旧日山河,如今陛下却置魏国这样的逆贼不问,反而来攻伐东吴,岂不是本末倒置?”

    他一口气将心中想好的说辞都讲了出来,反而把刘备听得怒火高涨,拍案而起道:“东吴杀吾弟之仇,不共戴天!想要让朕罢兵休战,除死方休!若不是看在丞相之面,必然先斩你首。今日且放你回去,转告孙权,让他洗干净脖子等着砍头罢!”

    诸葛瑾见自己一番言语没能说服刘备,反而还差点把性命搭了进去,于是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能垂头丧气地返回了东吴。

    孙权这里,大臣张昭对诸葛瑾的离去有些怀疑:“诸葛子瑜知道蜀军势大,因此假意以请和为由,想要背叛东吴去投奔西蜀,只怕他此去不会回矣。”

    孙权倒是对诸葛瑾的忠心非常有把握:“孤与子瑜,有生死不易之盟约,孤不负他,他也必然不会负孤。昔日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孤想要让子瑜将他留在江东,子瑜说:‘吾弟已从事于刘备,义无二心,因此弟不会留在江东,便犹如我不会去刘备处一样。’他能够对孤说出这番话来,今日又岂肯投降于蜀?孤与子瑜可谓神交,绝非他人言语能够离间的。”

    话音落下,果然下人来报:“诸葛瑾已回。”

    孙权看向张昭:“孤言如何?”

    张昭顿时满面羞惭,施礼后匆匆退了下去。

    随后诸葛瑾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向孙权行礼后,将刘备不肯讲和之事详细说了一遍,孙权听完后忍不住大惊失色:“若真如此,则江南危矣!”

    这时突然又有一人走进殿来,大声道:“某有一计,可解此次危机。”

    孙权和诸葛瑾转头看去,见来人原来是中大夫赵咨。

    孙权当即问道:“德度(赵咨字)有何良策?”

    赵咨回道:“主公可写下一封奏表,某愿为使,去见魏帝曹丕,陈说利害,使他派兵去袭击汉中,则蜀兵不战自退也。”

    孙权被他一语惊醒梦中人,顿时连连点头:“德度此计甚妙,只是卿此去见到曹丕,切莫过分卑微,不要失了我东吴的气节。”

    赵咨微微一笑:“若有任何差池,我便投江而死,绝无面目回见江南父老。”

    孙权听他言语中信心满满,于是不再多问,当即写了一封向曹丕称臣的奏表,让赵咨作为特使,星夜赶往了许昌。

    赵咨知道事情紧急,一路上快马加鞭,很快便到了许都,先去见了太尉贾诩以及其他一些熟识的官员。

    次日一早上朝时,贾诩便出班奏道:“东吴派遣中大夫赵咨,向陛下上表。”

    曹丕似乎对此早有预料,当即微笑着说了一句:“这是想要借朕之手,退蜀军也!”

    随即便传旨让赵咨上朝,后者大步而入,顿首拜伏于台阶之下,并献上了孙权的奏表。

    曹丕命近侍将奏表呈上,打开后浏览完毕,便问台下的赵咨:“你家吴侯,是何等样之主?”

    赵咨回道:“聪明、仁智、雄略之主。”

    曹丕笑道:“卿说此话,不怕太过褒奖了么?”

    赵咨正色道:“臣绝非过誉。吴侯肯纳用鲁肃这样的普通人,是其聪也;提拔吕蒙于行伍之中,是其明也;擒获于禁而不加害,是其仁也;夺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占据三江之地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论之,岂不正是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乎?”

    曹丕见他如此推崇孙权,便有心再试试他,于是又问:“东吴之主,可有学问乎?”

    赵咨不假思索地回道:“我主公有浮江战舰万艘,带甲百万,且任贤使能,志存经略。稍有余暇之时,更是博览群书,看遍史籍,并能采用其大略方针,不像普通书生那般只懂得寻章摘句。”

    曹丕又问:“朕欲提大军征伐东吴,可否?”

    赵咨不慌不忙地回道:“大国虽有征伐之兵,东吴这样的小国自然也有防御之策。”

    曹丕道:“东吴可怕魏国?”

    赵咨回道:“江东带甲百万,又有长江、汉江这样的天险,何畏之有?”

    曹丕见他口齿犀利,也不禁有些佩服,于是问他:“东吴如你这般的能臣有多少人?”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赵咨回道:“特别聪明者有八九十人,而如臣之辈者,可谓是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曹丕闻言后叹口气:“古语言‘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卿可谓当之无愧矣!”

    于是当场降下诏令,命太常卿邢贞带上诏书与赵咨一起前往东吴宣旨,册封孙权为吴王,并加九锡。

    完成了使命的赵咨谢恩而去,大夫刘晔对曹丕上谏道:“孙权这是畏惧蜀军势大,因此特意来降。以臣之愚见,吴蜀若是交战,乃是天要令其灭亡也,不如派遣一员上将,提领数万精兵,渡江去偷袭东吴。如此蜀军攻其外,而我魏国攻其内,不出旬日,江东必亡。而一旦东吴灭亡,则蜀国孤掌难鸣矣,陛下何不早早图之?”策冠才的秃笔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