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线阅读 - 第九百八十一章 泄密事件

第九百八十一章 泄密事件

    对于大明到底有多少人口,朱允炆也很是好奇,虽说老朱搞过人口普查,但朱允炆并不太认可这些数据。

    官府主导的人口普查总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只翻阅正史资料,会发现大明人口数据存在极大的问题。

    朱允炆清楚的记得,明洪武时期,大明人口普查6054万,而到明万历时期,人口普查的结果是6069万。

    这个离奇的数字让朱允炆一度不相信官府的统计,毕竟大明运转了两百年,你告诉我全国人口就增加了十五万,信不信一脚踹死……

    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如此漫长的历史,十几代人,你告诉我人口就增加了一丢丢,大明百姓黑灯瞎火的夜里都去干嘛了?

    不信任官府数据,但没办法,朱允炆就管理着官府,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助新的教育机制,培养一大批精通于数据调查、汇总、分类、挖掘、处理的人才,让数据更趋向于真实。

    许多妇人没有计入统计,这只是问题之一,孩童没有计入,甚至连卫所也没有配合地方提交具体的人口数据。

    卫所的理由很正当:卫所军士都是军籍,军籍归属五军都督府管理,你们县衙、府衙算什么东西,户部尚书来了也白搭,按照朝廷规制,你们没权限调查卫所人口。

    规矩确实如此。

    可让五军都督府去调查卫所军士及其家属数量,这是一个有难度的问题,大头兵不识字的多,私自隐藏人口的也多,想要给出一个贴合实际的数据,难。

    朱允炆希望真正摸清楚大明人口数量,为此不惜强行推动照身帖,而照身帖的存在,也确实为户部了解全国人口打下了基础。

    户部不止忙碌着人口统计问题,还有财政问题。

    在朱允炆“实践论”七日后,贵州都指挥史司顾成奏报,谷劳、王石等寨蛮民不供赋税,连结蛮首宋阿袄抗拒朝廷,请求发兵讨伐。

    早朝之上,朱允炆命文武百官讨论贵州事宜。

    吏部侍郎毛泰亨出班:“皇上,贵州蛮民安稳日久,这两年持续作乱,对抗朝廷,拒不赋税,定有缘由,臣请派遣官员,调查之后再作处理。”

    朱允炆皱眉。

    兵部尚书铁铉走出来反对:“调查?去年十月贵州就已有乱象,朝廷调查至今已近半年,并没有证据表明贵州都司强欺当地土司,不过是他们蛮固,想要造反罢了,朝廷应发兵进剿,不宜拖延!”

    吏部尚书蹇义反对用兵:“臣认为不宜用兵。”

    “何来不宜?”

    铁铉愤然。

    蹇义看着铁铉,然后对朱允炆说:“今日来朝路上,臣听闻坊间传出消息,说朝廷要在湖广、广西、云南、贵州与两广,全面改土归流!”

    “什么?!”

    朱允炆冷眸微微一凝,看向梅殷。

    梅殷心头一惊,推行改土归流是机密文书,整个五军都督府知道的都不多,而且呈报上去,也没有经过任何其他人之手,不存在泄密可能才对!

    这种高度机密的事,如何会流入坊间,为百姓议论?

    朱允炆阴沉着脸,说:“朝廷想在西南全面改土归流?呵,这种事朕都不清楚,缘何坊间却已传开?”

    蹇义严肃地摇了摇头:“臣也不知道坊间从何得知,或是流言。但若此时朝廷在贵州用兵,直接讨伐宋阿袄等人,势必会引起西南诸多土司顾虑,认为朝廷当真要全面推行改土归流,到时西南必乱!”

    解缙也清楚问题的严重性,走出来说:“皇上,此事还需要慎重。”

    郁新、杨士奇、梅殷等人也站出来,表态附议。

    朱允炆强压怒火:“那此事之后再议!”

    贵州的问题并不难解决,难解决的是突然冒出来的流言。如果这些流言传入西南诸省,尤其是湖广、贵州、广西、云南等地,当地土司必然会为了自身的利益抱团,继而脱离大明控制。

    小小的宋阿袄算不得什么,可朝廷用兵的行动很可能会激化朝廷与土司的矛盾,引起难以收拾的全面战乱。

    若西南诸地彻底乱起来,大明想要平定叛乱,只靠着当地都司恐怕是不够的,一旦动用京军,又需要征调大批民力,耗费国孥,甚至会波及文教、新都营造、基建等战略。

    退朝。

    武英殿内,朱允炆指着梅殷的鼻子大骂:“全面改土归流的文书到底是如何传出去的,如此机密之事,也能传入民间,难道都督府是筛子不成?”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梅殷很是委屈,连忙说:“此事有蹊跷,臣绝没有外泄文书。”

    朱允炆愤然喊道:“刘长阁!”

    刘长阁走入,禀告:“现已证实,坊间确实在谈论朝廷要在西南诸省全面推行改土归流的事,流言范围很广,来源已不可查。”

    朱允炆看向梅殷:“朝廷机密奏报,竟也传入民间,还被大肆议论,此事若不调查清楚,日后朝廷还有何机密可言?刘长阁,此事交给安全局调查,朕要知道到底是谁外传了李约的文书!”

    “领旨!”

    刘长阁深感责任重大。

    梅殷有些失魂落魄,眼看着徐辉祖即将返京,自己可以光荣“退休”,现在好了,临走之前竟然出了“泄密”之事,这简直是打自己的脸啊。

    刘长阁带汤不平等三十人进驻中军都督府,全面勘察李约文书泄密一事。

    梅殷命令中军都督府人员务必配合,事实上,不需要梅殷提醒,也没有人敢在安全局面前撒谎。

    汤不平很快确定,李约所写的改土归流文书是通过驿站传入中军都督府的,接收文书的时候勘验过,并没有打开过的痕迹,这也就意味着,文书并非是在途中泄密,而是在中军都督府内部,亦或是在皇宫内部泄密出去的。

    考虑到皇宫戒备森严,能接触机密文书的人极是有限,除了朱允炆就几个内侍,而他们的忠诚是可靠的,不太可能泄密。

    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人在中军都督府中看到了这一份文书,并将内容传了出去。

    但问题是,安全局调查之后发现,中军都督府中接触过这一份文书的人,只有梅殷、李坚、高巍三人。

    梅殷保证没有泄密,李坚纯属是串门碰到的,只看了一眼,并没有对任何人谈起,高巍也表示遵守保密条例,根本没有对外人谈论过。

    调查陷入困境,任凭安全局如何盘问,如何调查,都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李坚、高巍泄密。

    刘长阁很是着急,如果这种事调查不清楚,那五军都督府如何确保不再出现新的泄密问题?今日是改土归流的文书泄密,他日会不会泄露朝廷新的军事部署?

    汤不平看着焦虑的刘长阁,开口道:“我听说霍邻一直想要加入侦察兵,但被拒绝了。”

    刘长阁很无语地看着汤不平:“这个时候你提霍邻干什么,再找不出哪里出了问题,皇上就把我们拉出去给霍霍了!”

    汤不平笑着说:“庞焕不在京师,薛夏又去接应大军去了,顾三审去了南面,我们又束手无策,只能找一个聪明人来解决问题。”

    “所以,你想拉霍邻下水?”

    刘长阁问。

    汤不平点头:“他不下水,我们怎么给皇上交代,总不能说安全局调查了几日,毫无头绪吧?”

    刘长阁知道霍邻,这个家伙身世清白,还有着一股子血性,在西域直面帖木儿面不改色,不卑不亢,为大军彻底消灭帖木儿的大军作出了贡献。

    还不过此人过于崇拜英雄,对索靖、杜渐等人崇拜不已,总想着放弃书生的身份,当一个威风凛凛的军士。

    虽说朝廷尚未公开如何封赏霍邻,但只要再等一个月,大军返回之后,大规模的封赏中必然有他一个,此时将他拉入安全局,多少有点耽误人才了。

    但安全局确实存在一个极大的缺陷,那就是缺乏智谋之人。刘长阁算是精明,但还是比不上庞焕心思多,可庞焕此时正在陈祖义那里扛把子,没工夫过来调查文书泄密之事。

    刘长阁原本是欣赏纪纲的,这个人阴狠有手段,而且聪明,但因为此人心术不正,在征安南的时候有多次取巧,缺乏担当与牺牲精神,被安全局所不喜。

    现在看来,安全局是时候调入一个聪明人了。

    霍邻听闻有机会进入安全局,顿时兴奋起来,侦察兵咱当不成,混个安全局也好啊,想想薛夏刀斩帖木儿的威风霸气,想想安全局青州门外血战白莲,想想刘长阁等人驰骋东北!

    宣青书拉着霍邻,希望霍邻想清楚,极力劝阻:“安全局乃是皇上的耳目,一旦进入安全局,就成为了皇上的私兵,再也无法入朝为官!”

    霍邻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对宣青书说:“入朝为官是为朝廷办事,入安全局也是为了朝廷办事,既然都是办事,同样拿着朝廷俸禄,为君主分忧,又有什么区别?倒是你可要小心了,我加入了安全局,日后可会盯着你,敢犯错,不为民请命,不用心办事,小心我抓你。”

    宣青书很是无奈,不理解霍邻的选择。

    霍邻走出门,看着一旁沉默的汤不平,长叹:“你们可要想好了,今日把我招入安全局,他日我可能会取刘长阁而代之。”寒梅惊雪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