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文网 - 历史小说 - 穿越成苏辙,升官发财只为捞亲哥在线阅读 - 第290章 太后召见两兄弟

第290章 太后召见两兄弟

    ******

    慈宁殿,曹太后的寝宫。

    此刻,曹太后端坐上位,右下方坐着颍王赵顼,下面恭敬站立着苏轼、苏辙两兄弟。

    曹太后望着下边两个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不由得想起先帝当年的话。

    他夸赞大苏、小苏的才华,说自己为后世子孙留得两宰相。

    往事历历在目,但早已物是人非。

    在召见苏轼兄弟之前,曹太后问过宰相韩琦的意见。

    听闻太后想要重用他俩,韩琦进言道:“大苏、小苏文采斐然,但政治才干尚且经验不足,还需历练历练。”

    曹太后认可的韩琦的言论,遂另外对两个做了安排。

    她开口道:“大苏、小苏,你们可知老身今日召见你们所为何意?”

    苏轼躬身道:“太后还记得微臣,微臣感激涕零。太后若有吩咐,微臣自当肝脑涂地。”

    苏辙也道:“尽凭太后吩咐。”

    曹太后道:“你俩都是我大宋难得的人才。尤其是小苏,在之前永安王叛乱之时,奋不顾身草抱住的赵氏江山。按理说,老身早就该例行赏赐。奈何小苏固辞不受,又说要走遍山川陶冶性情,便一直搁置。

    如今你们兄弟俩都回到了京师,我家仲针也力荐你们之能,如此贤能之士岂能荒废?苏轼,你就任职史馆,管理宫中藏书。每日你还要花一个时辰陪伴官家念书,开导他的精神,望他早日康复。至于苏辙,你就每日跟着仲针,自在宫中行走。”

    曹太后看似给苏轼和苏辙的官职不高,也没什么权力,但实际十分重要。

    他们一个陪伴在皇帝身边,一个陪伴在皇长子身边,那是多少人都求之不来的好机会。

    苏轼和苏辙正要谢恩,赵顼就已经高兴地对着祖母作揖:“孙儿谢过皇祖母!太傅的课就要开始了,孙儿就先带着小苏走了!”

    曹太后很是无奈,但眼里满是宠溺:“仲针,平日里从未见你这么急躁过!”

    赵顼道:“孙儿这不是怕耽误太傅的课吗?再说了,太傅严厉,去晚了是要受罚的!”

    曹太后摆摆手,放了赵顼和苏辙出去。

    随后她又吩咐内侍把苏轼带到皇帝的寝殿。

    在苏轼离开之前,曹太后忍不住叮嘱:“苏轼,官家自登基以来就生了大病,今年才好些。我知道他心里有疙瘩没解开,希望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早日敞开心扉,担起社稷的重任。我这个老婆子还有几年好活?每日政务繁忙,我也巴不得歇一歇,养养花逗逗鸟,含饴弄孙为乐。”

    苏轼听得出来,太后这是有还政的心思。

    是啊,曹太后温良恭谨,从未有吕后把持朝政的意思。

    她只不过为情势所逼,才不得不垂帘听政。

    苏轼躬身道:“微臣得太后信赖,一定会好好开导官家,让他早日上朝,临朝听政。”

    曹太后微笑点头:“去罢!你先去瞧瞧官家。”

    在福宁殿里,苏轼见到了皇帝赵曙。

    早在官家登基之前,他曾有幸见过官家一面。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小说阅读最新章节。

    那时候的官家还是团练使,脸色红润,身材微胖。

    不过几年时间,官家却多了白发,人也瘦削了不少。

    经过两年的调理,赵曙的病情已经好了很多,性子不像之前那样暴躁,只是他变得沉默寡言。

    见了苏轼,赵曙一点都不吃惊,因为之前儿子赵顼就刻意到他跟前提起过此事,试探他的口风,生怕父皇反感。

    整个皇宫之中,所有人服侍皇帝都是小心翼翼,就连妻儿也不例外。

    “微臣参见陛下!”

    苏轼行了大礼。

    赵曙命人给苏轼拿来了凳子,问道:“听说之前苏卿家在凤翔府任职?”

    苏轼恭敬道:“回禀陛下,是的。”

    赵曙好像对凤翔府很感兴趣:“那凤翔靠近西夏,你能否给我讲讲当地的风土人情,还有边境事宜?”

    苏轼道:“既然陛下想听,微臣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苏轼在凤翔府待了近三年,在这三年里他看尽了百姓凄苦,也走遍了凤翔府的名山大川。

    他苦心孤诣为百姓谋福祉,也会抽出闲暇时间放松自己的心情。

    加之苏轼的好口才,他把凤翔府的经历说得是绘声绘色。

    当听到衙前之役对百姓的伤害时,官家会皱起眉头;当听到苏轼在太白山求雨成功之时也会跟着欣慰;当听说建造东湖,疏通灌溉水渠之时,官家甚至会发出赞叹。

    无疑,官家是被关在皇城里的囚徒,借助苏轼的眼睛游览凤翔。

    另一边,给颍王讲课的老师有多人,而韩绛、韩维兄弟就是其中之一。

    两兄弟常常会在授课之后,同赵顼展开讨论。

    妹妹赵顼问起感兴趣的观点和主张,兄弟俩常常会说这是王安石的看法。

    这一次课后,韩氏兄弟又一次在赵顼面前提起了王安石。

    此时的王安石因为母守丧,闲居在老家江宁。

    韩维道:“介甫兄胸怀大志,在他历任地方时都做出了许多政绩,为当地百姓交口称赞。”

    赵顼自然问道:“不知王大人到底做了哪些利民的好事?”

    韩绛道:“介甫在鄞县任知县时,他就花了许多时间把鄞县全域用脚丈量了一遍。他发现河道淤塞,农田灌溉不利,因而带着官民一同修修水利,免除了百姓干旱缺水的后顾之忧。介甫还在那里修筑了一道河堤,百姓也不用担心洪水倒灌。”

    韩维接着道:“农田种地全靠天意,风调雨顺便能丰收,否则就会欠收。因此,一到灾荒之年,农户就不得不向士绅地主借粮借钱,而那些豪绅就趁机敛财,导致许多农人破产,最后卖儿卖女,甚至沦为佃户,失去土地。

    介甫就在青黄不接时,由官府开仓放粮,解决农户的燃眉之急。再等到秋收之后,农民只需支付很少的利息归还给官府就成。”

    赵顼听了,赞叹道:“这样一来,既解决了农户饿肚子,又给官府增加了收入,岂非一举两得!”

    韩维和韩绛连连点头:“颍王殿下说得正是!”

    这时,赵顼又扭头看着苏辙:“小苏学士,你怎么看?”

    从始至终,苏辙都一言未发,他像看戏一般,安静看着韩绛、韩维两兄弟演了一出双簧。剪秋萝的穿越成苏辙,升官发财只为捞亲哥